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省信訪聯席辦副主任于毅率隊到蕉溪鎮調研指導信訪維穩基層治理工作
一、堅持自治固本,夯實基層基礎。一是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項目、重大決策、重大資金等,嚴格按照村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議決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程序執行。鼓勵村民代表參與討論和決定本村事務,充分發動群眾監督,規范村級事務執行程序,使各村(居)真正實現自己的事務自己定、自己做、自己管。二是制定村規民約制度。結合各村(居)實際情況,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將義務教育、紅白喜事操辦、生產生活安全、環境整治、反邪教、孝老愛親等納入村規民約,既充分表達了群眾意愿,又以“自治”的方式推進基層治理,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自治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蕉溪鎮14個村(居)均制定了村規民約。三是加強移風易俗工作。將移風易俗作為推動基層自治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堅決執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堅決遏制農村人情歪風,倡導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的文明鄉風。目前共制止違規操辦酒席3起,村級研究“移風易俗”問題14個,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主題活動28次。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

討論村規民約
二、堅持法治強基,強化法律保障。一是強化基層干部法治建設。實施以村(居)干部為重點的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加強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執法隊伍法治思維和職業素養。目前,蕉溪鎮獲得行政執法證人員有3人,利用鎮遠縣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臺學習61人,參加應急普法競賽活動、“防范非法集資知識答題團隊爭霸賽”、民法典測試活動等活動200余人次。二是構建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蕉溪鎮突出運用信息化手段,統籌推進“大喇叭+雪亮工程+云監控+數字電視+綜治信息系統”五位一體綜合立體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基層治理延伸到組到戶,目前全鎮共建設自然寨“大喇叭”65個、重要路口“雪亮工程”監控79處,構成法治硬件設施格局。三是廣泛開展法治宣傳。結合當前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兩違”建筑清理等重點工作,借助趕集日、遍訪、QQ、微信、微信公眾號等途徑,深入宣傳《鄉村振興法》、《土地管理法》、反詐騙、道路交通、生產安全、食品安全、民族宗教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目前共編輯微信公眾號20余次,利用趕集日開展集中宣傳10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開展村組遍訪5次,發放資料6000余份;覆蓋蕉溪2.5萬余群眾。

移風易俗會議

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
三、堅持德治潤心,厚植淳樸民風。一是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根據黨史學習教育宣講要求,鎮黨委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村(居)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并根據宣講員自身工作職責,組織開展“進農村、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黨史宣講活動,目前共開展宣講80余場次,聽眾達2000余人次,為黨員群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營造“學史從德”濃厚氛圍。二是充分挖掘蕉溪鎮先進典型。大力宣傳鄰里互助、尊老愛幼、勤勞致富和誠實守信等理念,積極挖掘并發布身邊好人好事,為群眾樹立看得見、學得來的身邊典型。目前共向縣級部門報送好人好事8篇,宣傳身邊榜樣4次,通過道德育人,傳承優良傳統和家風,使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三是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利用精神文明陣地,圍繞群眾需求開展一批接地氣、社會效應好的志愿服務項目,幫助群眾了解政策、知曉法律、辦理事務,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截至目前,成立了15支225人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志愿服務8項,服務群眾1000余人次。(萬章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