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鄭州遭遇歷史最強降雨已致 12 人死亡 河南多地發生區域性嚴重洪澇災害】
21 日,記者從河南省委宣傳部獲悉,近日鄭州出現罕見持續強降水天氣過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發洪災。截至目前,洪災已造成鄭州市區 12 人死亡,當地已轉移避險約 10 萬人。

據了解,7 月 18 日 18 時至 21 日 0 時,鄭州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積平均降水量 449 毫米,73 站(占比約 38%)累積降水量超過 500 毫米,最大新密白寨 875 毫米,鄭州市的鄭州、登封、新密、滎陽、鞏義五站日降水量超過有氣象記錄以來極值,20 日 16-17 時鄭州本站降雨量達 201.9 毫米,超過我國陸地小時降雨量極值。
由于遭遇罕見持續強降雨,鄭州市常莊水庫、郭家咀水庫及賈魯河等多處工程出現險情,鄭州市區出現嚴重內澇,造成鄭州市鐵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嚴重影響。鄭州地鐵全線網車站暫停運營服務。鄭州東站 160 余趟列車停運,造成大量旅客滯留。
受強降水影響,鄭州市多條河流水位持續上漲并出現險情,多座水庫超汛限水位,市區及周邊縣區受災嚴重。7 月 20 日 16 時 30 分起,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已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
經請示中部戰區批準,已調派解放軍指戰員 730 人,武警官兵 1159 人、車輛 60 余輛,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 6760 人次、1383 車次,民兵 690 人,沖鋒舟 35 艘,其他各類搶險裝備 25784 套參與搶險救援。目前,救援工作仍在進行當中。
除鄭州外,河南其他地區也遭遇暴雨天氣。7 月 19 日晚至 20 日,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暴雨如注。魯山縣氣象局雨情快報顯示,該縣所有鄉鎮出現暴雨至特大暴雨,全省降雨量前三名鄉鎮均在魯山縣,其中四棵樹鄉降水量已達 401 毫米,突破歷史極值。
河南省應急管理廳數據顯示,自 7 月 16 日至 7 月 20 日 15 時,強降水造成河南省鄭州、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焦作、三門峽、南陽、信陽、周口、駐馬店和濟源示范區等所轄 31 個縣區 140 個鄉鎮 28 萬余人受災,緊急救援轉移 14680 人;農作物受災面積 2 萬公頃,成災面積 3 千公頃。
據河南省水利廳統計,受持續強降水影響,目前河南已經有 32 座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個別河段已出現險情,發生區域性嚴重洪澇災害。河南中西部和豫北部分地區出現大范圍城市內澇、農田積澇。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于 7 月 21 日凌晨 3 時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提升為Ⅰ級。
對此次強降水天氣,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寧總結了 5 個特點:持續時間長、累積雨量大、強降水范圍廣、強降水時段集中、具有極端性。7 月 17 日開始,河南省西部、中西部地區連續四天出現大范圍強降水天氣,并且強降水仍將持續。全省共有 4098 個雨量站降水量超過 50 毫米,大于 100 毫米的有 1923 個,大于 250 毫米的有 606 個。
當前,河南省內受強降水影響地市正全力組織搶險救災工作。在平頂山市魯山縣,為應對強降水天氣,該縣組織防汛隊伍 2.2 萬人,指揮部成員單位組建了 1000 人的防汛搶險突擊隊,儲備編織袋 22 萬余條、鉛絲 10 噸、沖鋒舟 4 艘、救生衣 1200 余件。目前,魯山縣已啟動防汛 IV 級應急響應,組織黨員干部全力進行搶險救災。

張寧表示,預計此次強降水將持續到 21 日夜里,強降水集中區域仍是豫西北和豫中一帶,降水量能夠達到 100 到 250 毫米,局部 300 到 400 毫米。22 日至 26 日,河南省無明顯大范圍強降水天氣,省內多分散性的雷雨天氣。
【河南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Ⅰ級】
記者從河南省防辦獲悉,根據《河南省防汛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經會商研判并報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批準,河南省防指決定于 7 月 21 日凌晨 3 時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提升為Ⅰ級。
【國家防總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7 月 20 日,河南省遭遇極端強降雨,鄭州市多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受強降雨影響,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郭家咀水庫水位快速上漲,7 月 21 日 1 時 30 分潰壩。當地已提前轉移水庫下游群眾。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國家防總決定于 7 月 21 日 3 時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接報后,應急管理部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部領導立即趕到指揮中心,視頻連線河南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調度了解有關情況,要求及時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群眾生命安全;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南水北調工程安全。應急管理部派出由國家防總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當地開展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