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來,瓦寨鎮對照“產業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聚焦機制、調減、壩區、示范、要素“五輪”驅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一是優化機制,以“責任”驅動發展。優化以鎮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以黨政班子成員為責任主體的商品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林下經濟、三穗鴨、漁產業7個產業發展專班,充分發揮包村黨政班子統籌優勢,分產業、劃片區明確產業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確保產業發展有人帶頭、工作落實有人認領。同時,實行鎮、村兩級聯勤聯動,加強對5個產業發展項目承接主體的發展規劃指導和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全面壓實承接主體責任促進項目高質量發展。
二是明確替代,以“調減”驅動發展。明確商品蔬菜和精品水果為替代作物,全面完成470畝低效作物調減目標驅動發展。壓實網格員與村干“一對一”包保責任,對573戶低效作物種植農戶開展宣傳發動和引導種植工作。科學制定全鎮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調減地塊用于發展商品蔬菜和精品水果2大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全面落實470畝低效作物調減任務,完成改種商品蔬菜380畝、精品水果58畝、其他經濟作物32畝。
三是建好基地,以“壩區”驅動發展。按照“兩線兩帶”產業規劃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建好百畝、千畝、萬畝三級基地用壩區驅動發展。投入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1.7億元,社會資金4千萬元,對現有300畝生態養魚基地進行提升和改擴建,輻射帶動400畝。新建魚苗孵化場、高密度養殖槽和生態循環流水養殖場,實現年孵化魚苗達5億尾,年產值達1.25億元,年產商品魚250萬斤,商品魚年產值達250萬元。以調洞商品蔬菜基地為中心帶動觀音閣、白家等周邊村發展商品蔬菜產業,種植面積達5460.9畝。同時,投入財政資金200萬元對苗木花卉基地進行擴建,由原來的500畝擴建到636畝,預計2021年基地規劃整合社會投資構建面積達900畝,建成集花木培植、觀光休閑、農耕體驗為一體的農文旅綜合產業園。
四是圍繞示范,以“龍頭”驅動發展。目前壩區有經營主體19家,其中農業發展公司8家(龍頭企業2家)、合作社10家(2家均為州級示范社),重點圍繞瓦寨蔬菜和花卉苗木兩大產業進行發展,累計建成重點產業基地達2400余畝。重點發展辣椒、紅茄和芹菜等重點蔬菜品種以及彩虹石竹、蘭石竹、藍雪花等花卉苗木品種,平均畝產量3000斤以上,平均畝產值達13500元,全年蔬菜銷售產值達2800萬元以上。2020年在蔬菜產業新增扶貧專項資金投入1424.8萬元,新建大棚、增加農機、創建新產業基地,年內帶動就業34717人次,農民人均年增收達14000元以上,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2172人發展并實現人均分紅達175元以上。
五是抓牢保障,以“要素”驅動發展。完善政策、資金、技術、銷售、人員保障,統籌資源用“要素”驅動發展。結合省州出臺文件精神,依據鎮情實際合理編制文件5個,為產業結構調整和林下經濟發展奠定堅實政策基礎。充分整合涉農扶貧資金、東西部扶貧協助項目7個,投入資金770萬元,推動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按照一產業一目標、一基地一專家幫扶機制,充分發揮“三農”農技專家作用,目前,已開展技術服務3期,受益產業基地2個。整合勞務輸出攻堅戰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目前累計開展就業宣傳活動10次,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645人。(楊再蘭 羅曉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