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高鐵穿苗鄉,飛機越侗寨;客運到家門,回鄉的路不再漫長……辛酸往事都已過去,苗鄉侗寨鋪起了幸福路……”短短幾句歌詞,將黔東南交通的飛速發展展現得淋漓盡致。

今年以來,我州堅持以服務“四化”建設、促進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以項目建設為主引擎、主抓手,狠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助推我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州完成交通固投52.6億元,超額完成“雙過半”工作任務。制定了《黔東南州“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全州公路水路規劃項目總投資達1237億元;建立普通國道項目庫1303公里,鄉鎮通三級路項目庫1484公里。全州在建高速公路5條226公里有序推進。國省干線、水運工程項目統籌推進。1-9月我州已完成國省道改造36.5公里、完成投資2.29億元。汽車場站項目加快推進。截至9月底,黎平縣雷洞鄉客運站累計完成投資95%;錦屏縣隆里鎮客運站累計完成投資58.8%;施秉縣汽車客運站累計完成投資4927萬元,總體形象進度達到100%。

一組組數據、一道道通途,見證著我州交通變化的同時,也見證著我州人民幸福生活指數不斷攀升;一個個鐵路客運站承載著旅游發展的夢想,一座座橋梁隧道改寫著“黔貨出山”面臨的窘境。
據了解,我州境內目前擁有鐵路線3條,分別是貴廣高鐵、滬昆高鐵、滬昆鐵路,開通客運站的有凱里市、施秉縣、鎮遠縣、三穗縣、榕江縣、從江縣,高鐵站4個,普鐵站3個。
縱橫交錯的鐵路網拉近了時空距離的同時,帶動了區域協同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快速流動和聚集,為我州交通格局、產業格局、經濟版圖帶來巨變。
今年1-8月,凱里黃平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10206人次,黎平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34672人次。

劍河縣革東鎮光條村村主任歐陽光是光條村鉤藤種植能手,種植80畝鉤藤,每年有6萬余元純收益。他一直想帶著村民通過發展產業一起致富,但苦于道路不通,愿望一直無法實現。
“村里產業發展曾被1.5公里的‘斷崖路’影響,收購的車子進不來,成熟的農作物只能靠人力抬出去,效率很低。”歐陽光想起以往不通路的日子,眉頭皺了起來,“但自從修通了路,車子進出方便得很,我的期盼也變成了現實,我說不出的高興。”說到此,歐陽光像看寶貝一樣看著身邊的硬化路,眉宇間的輕愁早已被笑意代替。
而如今的光條村,早已不見肩挑馬馱大件物資進出的場景,各式各樣的車輛暢通無阻,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儼然一派繁榮的景象。

近年來,我州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公路通村通組又通戶,家家戶戶門前都鋪上了水泥路。曾經的羊腸小道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條條連接十里八鄉的硬化路,成為村民家門口的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
2021年以來,全州交通系統將交通建設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全力做好“四好農村路”建設。1-9月,全州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增加路面900.4公里,總體形象進度84%;危橋改造累計開工51座,完工21座;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累計完成處治隱患里程317公里,我州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天柱縣“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驗收。
路修好了,還要路好“走”。在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方面,黔東南自主研發“村村通”農村出行服務平臺在雷山縣試點成功,破解了農村居民出行難、貨運物流難、客運安全監管難等問題,現已在全省88個縣推廣運用。

如今,黔東南一改交通閉塞的舊貌,呈現出了大道通衢、鐵龍交織、銀鷹翱翔的交通盛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