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著力貫徹新發展理念辦實事
1.謀劃“強州府”以及凱里都市圈、黔東片區和南部黔邊城市帶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凱里至宣威、青溪經三穗至鎮遠一級公路等項目,“縣縣通天然氣項目”通天然氣輸氣管道達12個縣市。“六網會戰”完成投資215億元。新建5G基站2000個,完成各類新基建投資10億元以上。
2.實施國家高速公路“補斷暢卡”工程,加快建設雷山至榕江、劍河至黎平等高速公路,建成貴陽至黃平、江口至玉屏、石阡至玉屏 3條高速公路黔東南段,改造普通國省道40公里,推進清水江旁海、平寨航電樞紐工程。
3.繼續加快推進56座在建中小型水庫工程建設,新開工一批中小型水庫工程,完成水務投資25億元以上。
4.選派300名科技特派員赴基層開展農技服務。
5.倡導綠色出行,2021年新建成200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6.深入推進國土綠化,全年完成退耕還林15.62萬畝、營造林22萬畝、石漠化治理3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50平方公里。
7.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新建或改造農村衛生廁所2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3%以上。
8.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改善提升縣鄉公路路面1000公里。
9.完善居住證制度,積極引導易地搬遷人口落戶城鎮,對暫時不愿意落戶的,為其辦理居住證。
10.推進60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大幅提高。
11.推進西江苗寨創建 5A 級景區,新增 4A 級景區 2 個以上,新增3A級景區4個以上,加快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黔東南建設區,加大對閑置、低效旅游項目的盤活提升力度,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景區,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線路。
二、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辦實事
12.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13.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抓好困難群眾社會救助生活保障工作。
14.深入推進林業產業革命,改造低產低效林,實施好國儲林項目,完成林種結構調整113萬畝。加強林下經濟基地建設,完成林藥80萬畝、林菌3.7萬畝、林禽1400萬羽、林蜂25萬箱,促進林下經濟四大產業提質發展。
15.推進農業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只增不減。
16.打造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級版”。
17.加強傳統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護,扎實推進黎平堂安、黃崗、四寨,從江大歹,榕江大利五個重點傳統村落保護開發。
18.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達到27個(含國家級4個)。
19.建設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同步開展40個左右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建設。
20.鞏固生豬恢復成果,深入實施“大場帶小場行動”,加快11個省級生豬重點項目和“三個100萬”生豬項目上海光明集團第一期工程產能釋放。
21.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50%。
22.完成路燈安裝維修2萬盞。
三、著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辦實事
23.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棚改續建項目建設。2021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9000戶,續建棚改項目建成4200套,開工改造背街小巷100條。
24.建設凱里、施秉2個全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榕江、從江2個參照全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新建12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9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現全州16個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覆蓋。
25.以解決新市民、年輕人住房困難為出發點,加大租賃住房供給,發放租賃補貼1900戶。
26.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0所、小學 20所、初中10 所。
27. 職業院校“訂單班”就業不少于600人。
28.建成投用州兒童醫院;提質擴能6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全州26萬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體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29.建成州老年養護樓,改造提升10個標準化養老敬老院,新增 1000 張護理型床位。
30.開展職業技能培訓8萬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6000 人。
31.新建城市公共停車位2500個。
32.創建易地搬遷綜合性文化服務示范點12個,改造提升旅游景區示范廁所13個。
33.改造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00公里、農村公路危橋20座。
34.加強無障礙人行通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建設。全州人民防空工程標識標牌設置率達100%。
35.協調解決凱里至爐山段天然氣管道項目推進難題,凱里市輸氣站建成投運,都勻至凱里天然氣長輸管道建成通氣,促成凱里市居民生活用氣第一階梯銷售價格由原來的3.60元/立方米下降至2.72元/立方米。
36.提升城鎮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繼續推進城鎮燃氣管道建設,新增城鎮燃氣管道網60公里。
37.加快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鼓勵開展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促銷活動,激發農村消費潛力。
四、著力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辦實事
38.提升社區綜合服務能力,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圈。
39.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一窗通辦”,推進高頻熱點事項“全省通辦”,基本實現政務服務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40.提升一網辦深度,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實現市場監管、稅務、醫保、教育、人社、農林等領域200項以上事項在貴州省政務服務網“全程網辦”。
41.建成全州統一的線下服務窗口,除涉密和特別復雜事項外,“一窗辦”分類受理事項比例達90%。
42.加快推進黔東南州博物館展陳提升工程,并免費向公眾開放。
43.建設全民健身示范站點100個,建設健身步道50公里。
五、著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實事
44.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加快推進“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治理機制建設,形成“黨小組+網格員+十聯戶”鐵三角,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
45.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引導各地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在反對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低俗婚鬧、賭博迷信等陳規陋習方面的作用,切實推廣紅白理事會、“合約食堂”、“道德紅黑榜”等有效做法,助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46.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擬在全州創建32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實施以村“兩委”為重點的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47.健全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48.增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加快構建中心城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推進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
49.建成30個鄉鎮標準化應急救援站。
50.建成100個行政村應急廣播系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