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據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統計,7天假日全縣累計接待游客達32.6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36%和17.37%。其中西江景區接待游客18.08萬人次,郎德景區接待游客0.91萬人次,其他景區接待游客5.74萬人次,過夜游客7.88萬人次。今年“十一”雷山旅游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取得可喜的佳績。

2021年“國慶節”期間,天氣晴好,民眾出游熱情高漲。被稱為“天下西江”的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憑借魅力四射的民族吊腳樓群、精彩紛呈的民族歌舞表演、獨特的民族風俗和迷人的自然風光。其間,西江旅游公司備足馬力,推出“非遺”大巡游展示、“滿月酒”巡游展示,在北大門、營上服務區,讓游客體驗“高山流水”酒禮,在西江蘆笙坪用兩臺大木鼓,敲擊響亮的聲音,100余名苗家女身著盛裝隨著鼓聲的節奏,翩翩起舞,喜迎國慶,盛世華誕,苗族青年“游方”情歌對唱,苗族老人“古歌”對唱,苗族刺繡技藝展示,苗族銀飾制作技藝展示等34項民俗活動,讓游客分散到景區各“苗文化”項目展示點,多角度、全方位地體驗和了解當地苗族風情文化或參與各種苗族風情互動活動,讓旅客游得開心,玩得盡興。每天有數千游客租用苗族服飾穿著在西江苗寨中山青水秀的“白水河”(二、三號風雨橋下)兩旁和觀景臺、蘆笙坪等留影紀念。一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朱女士接受筆者采訪時說:“西江千戶苗寨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奇特的民居建筑,真是山清水秀啊,以后我會多帶朋友到雷山來旅游,體驗這里的原生態民族文化。”
“國保單位”的郎德苗寨,以體驗到熱情好客的民間禮儀,魅力無窮的苗族歌舞,絢麗奪目的苗族服飾,獨特的吊腳木樓,層層疊疊的古色古香鵝卵石步道,是旅游觀光,考察苗族文化,領略苗族風情的首選村落。他們用辛勞耕種的粟米和清澈的溪水釀造醇厚的米酒迎接每一位游客。“國慶節”期間,每天上下午,郎德上寨擺設了12道攔路酒迎接著游客,姑娘們身著苗族盛裝端起牛角盛滿米酒攔路、老人和孩子們穿著苗族服裝在田邊路旁,吹奏蘆笙迎接游客進寨。用一次性小杯盛滿酒,讓每位客人喝了12道攔門酒才進入寨中蘆笙場觀賞民族民間活動和觀看“一館兩點”,即:苗族文化展示主體博物館、刺繡紡織參觀點和楊大六故居參觀點。“苗家人熱情好客,實乃蘆笙美酒醉苗鄉啊!”這是一位廣東游客陳先生激動地說。

近年來,雷山縣委、縣政府加大對景區的旅游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以發展新農村旅游、生態農業觀光旅游、自然田園風光旅游為重點,建成集生態觀光、娛樂、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進農家屋,吃苗家飯,喝苗家酒,品農家茶,賞苗寨景”的田園式、體驗型鄉村旅游度假活動日漸受到游客青睞。

據了解,“十一”長假期間,雷山縣各景區(點)嚴格落實“限流、錯峰、預約”要求,進一步強化旅游景區疫情防控,進一步強化人群聚集場所疫情防控,進一步強化健康碼規范管理,進一步強化應急處置準備。全面實施門票預約制度,引導游客間隔進入景區、錯峰進行游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有序復蘇工作,堅決落實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在面對假日旅游高峰,該縣旅游市場安全、平穩、文明、高效、有序的運行。通過加大巡查督導工作力度、加強進入景區前防疫檢查、做好客流高峰分流工作、注重防控細節、做好旅游輿情引導和安全防范工作,確保假日旅游安全平穩有序運行。由于措施得力,接待有序,使“國慶節”假期旅游情況良好,無任何游客投訴案件和旅游安全事故發生。(張希才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