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法治宣傳,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
一是依托感恩教育志愿服務,搭建群眾思想引領“感恩橋”。累計開展素質提升宣傳教育活動11場,覆蓋2400人次;開展“青年講師團”進安置社區活動1場,覆蓋60人次;開展文體活動5場,覆蓋1500人次;開展先進典型故事巡講1場,覆蓋86人次;組織安置點青年工作骨干參加培訓59人次。
二是依托創業就業志愿服務,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累計開展技能培訓20場,培訓1200余人次;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三送”活動2場,服務90人次;組織開展招聘活動5場,推薦就業崗位800余個;推動創業就業人數4868人次。
三是依托關愛幫扶志愿服務,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累計開展愛心陪伴行動29場,服務青少年854人次。

送教上門,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
四是依托宣傳教育志愿服務,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積極開展“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宣傳、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活動,覆蓋安置地114名青少年,發放禁毒資料740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1場,服務90人次。
五是依托文化活動志愿服務,搭建市民意識培養“融合橋”。在彩虹社區組織安置地開展“最美彩虹人”評選活動、彩虹社區脫貧攻堅“示范戶”、“身邊好人”評選活動、清潔衛生活動。

社區治理,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
接下來,團縣委將繼續按照省委、州委、縣委關于“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工青婦品牌創建工作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將“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扎實推進落地出成效。潛移默化地引導搬遷安置點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切實提升搬遷群眾的社區融入感和獲得感,使安置點的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有政治歸屬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