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32歲患者潘某,15年前在省外某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由于經濟困難,未能進一步治療。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活動耐量下降越來越明顯,表現為胸悶、氣短,經常感到疲憊不堪,無法進行較重的體力活。身體越來越不適的潘某于4 月22 日到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就診,經心臟超聲檢查提示為,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房間隔缺損,其右肺靜脈異位引流到右心房,房間隔缺損寬約19.9毫米,房水平左向右分流,肺動脈高壓(重度),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接受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占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一個月內) ,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疾病主要表現為,心功能不全紫紺以及發育不良等。除個別小的房間缺損在1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需手術治療。在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0.7%-0.8%,目前,人們對先天性心臟病普遍缺乏科學認識,認為先天性心臟病屬不治之癥,延誤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病情發展到晚期嚴重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該名患者病情出乎專家的預料,心臟房間隔缺損19.9毫米,正常連接到左心房的右肺靜脈異常連接到了右心房,并且肺動脈壓力很高,達到重度,右心房異常擴大,病情非常嚴重。對此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楊勇靈書記為組長,張鎮副院長為副組長的專家團隊,包括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重癥醫學科(ICU)、心內科、超聲醫學科、設備科、采購科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手術病人術前、術中、術后管理及相關手術設備、器械的準備工作。因為這臺心臟手術涉及到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首次在體外循環基礎上開展,院領導組織召開多次協調會議及術前病情討論會,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勇靈、院長張鄭平對手術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舉全院之力,確保手術成功。為確保手術得以成功開展,4月24日,專家團隊在對患者全面檢查確診后,認真討論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實施方案,對術前、術中、術后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及討論。



4月28日上午10時開始,經手術團隊醫師三個小時的手術,患者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正+房間隔缺損修補+卵圓孔未閉修補手術獲得成功開展,僅術前就準備了近三個小時,副院長張鎮積極協調,親自現場指導。手術能順利完成最重要環節是通過動靜脈插管,把病人體內的血液全部引流到體外循環機,用體外循環機代替人的心肺功能,使患者的心臟完全停止跳動,才能切開心臟進行手術,在這過程中,任何細微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致命的危險。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楊秀華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心操作,心臟是最重要的位置,任何一絲一毫的偏差和不慎都會導致術后嚴重并發癥。在手術團隊的通力配合下,手術非常順利,截止4月30日下午,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據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心臟外科專家介紹,為開展此類手術,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重點投入1000余萬元購買了德國Stockert S5型體外循環機、高端心臟專用超聲設備、高端麻醉機及專用手術器械,并在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超聲醫學、重癥醫學選派8名業務骨干組成心臟外科團隊赴上海心臟?漆t院進修學習心臟外科技術。

此外,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有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兩種方法,介入治療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早已開展,且發展成熟,每年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1000多臺(次),此次心臟直視下手術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的成功開展,為黔東南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使州內需要進行治療的心臟病患者,無論是介入還是外科手術治療,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就能實現,省去了長途跋涉的辛苦,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診治時間。在此特別感謝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楊曉涓 楊秀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