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這幾天連續下雨,葡萄容易得霜霉病,葡萄葉被破壞了,枝條不能正常的生長,嚴重可能導致葡萄枯死……”
“楊書記,這種病怎樣防治呢?”
“大家要經常來地里查看葡萄生長情況,如果發現葡萄新葉子有枯黃的斑點,就聯系村里面,我們請鎮里面的農業技術人員來幫大家處理。”
近日,筆者在青溪鎮桃坡村高山葡萄種植基地里看到,掛滿葡萄的葡萄架下,村支書楊漢元正在為群眾講解葡萄霜霉病等病蟲害防治知識。

桃坡村葡萄長勢喜人

在葡萄地里培訓群眾
楊漢元1971年出生,1989—1992年在部隊服役。3年軍旅生涯,鑄就了他剛毅堅強、忠誠擔當的性格和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外出務工、在家務農、村干工作,他一直保持著軍人作風。
楊漢元學習能力很強,任村干期間,他順利的通過成人教育考試,獲得了大學專科學歷;業余時間自學了很多農業科普知識,對上級政策有很深的了解,只要群眾有疑慮,他都能夠一一解答。
2002年,楊漢元在家人和親朋好友的支持下,發展了核桃種植和山羊養殖,他的帶頭發展得到了群眾好評。2003年底,村委會換屆,敢想敢拼、為人踏實的他當選村委會主任;2013年至今任村黨支部書記。
桃坡村距離鎮遠縣青溪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有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02戶1626人,其中貧困戶35戶109人。一直以來,該村以牛羊、水稻、玉米等傳統的種養殖業為主,產業零星分散、不成規模,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差,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是二類貧困村。
作為村里發展的“領頭雁”,楊漢元不甘落后,他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走家串戶,開展摸底調查,上網查閱資料,到周邊村考察學習,與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座談,多方征求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桃坡村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桃坡村產業發展思路。
2016年,楊漢元與其他幾名村干籌集資金30萬元,并整合扶貧資金26萬元,成立了桃坡村生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公司+貧困戶”模式,開始著手發展葡萄種植產業。
“在種植方面,楊書記很有經驗,大家有問題都喜歡找他幫忙。”群眾對楊漢元帶頭發展稱贊有加。
“這片葡萄有130多畝,大多數今年開始掛果,進入盛產期后,預計年產量30余萬斤。”看著滿山的葡萄,楊漢元對信心十足地介紹說,“土地流轉確保了群眾收益,和企業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銷路不是問題。”

養魚產業

生豬養殖場
“除了做家里面的活路之外,有時候村里面會叫我來幫忙,一天有100元的工資,還有土地租金。”村民賀真炳笑著說。他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村里發展合作社,收入渠道擴寬了,最終實現了脫貧致富。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桃坡村除了發展高山葡萄種植產業之外,還根據當地發展實際,大力發展生豬養殖和養魚產業,年產生豬1800余頭、魚5萬斤,年產值110余萬元,利益聯結全村貧困戶35戶109人。
近年來,在楊漢元的帶領下,桃坡村實施人飲工程項目3個,完成危房改造42戶,動員異地移民搬遷5戶,硬化通組公路、連戶路、庭院28000余平方米。村里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
當村干十多年來,楊漢元無時無刻不在為桃坡村的發展謀劃著、操勞著,因工作成績突出,深得上級黨委和當地群眾的認可,曾先后四次榮獲縣級“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
談到榮譽,楊漢元顯得很淡然,“作為土生土長的桃坡人,為村里謀發展出點力,為群眾辦實事,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付光斌 楊通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