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年來中國人頸動脈有異常的人數呈顯著上升趨勢,最新的中國慢性前瞻性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的中國成年人有不同程度頸動脈粥樣硬化。這么多人都有問題,那是不是說明就是小問題?錯!
沒癥狀≠沒問題、沒危險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張焰介紹,頸動脈是將血液由心臟輸送到大腦的必經之路,頸內動脈負責大腦半球的前部和中部供血。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吸煙等危險因素使血管內皮受損、內膜增厚,膽固醇、脂質在血管內壁上越積越多,一開始只是點狀的,接著變成脂質條紋,繼而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頸總動脈分叉處由于血流慢和湍流,更易于長斑塊。
有些人體檢查出頸動脈粥樣硬化后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沒有任何不舒服,就相信自己沒有問題。這種感覺是不靠譜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頸動脈斑塊有脫落的危險,一旦脫落后順血流到達大腦堵塞遠端腦動脈,就會導致栓塞。若是小血管堵塞會為腔隙性腦梗塞和血管性癡呆埋下禍根;大血管堵塞會導致大面積腦梗死。堵塞時間短可能會出現言語不清、頭暈、肢體麻木或者無力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癥狀;堵塞時間長可能會造成偏癱、失語等嚴重腦梗死癥狀。
頸動脈硬化持續進展,也會導致頸動脈狹窄甚至閉塞。當血管堵塞20%-30%時患者往往沒有癥狀,當血管堵塞50%時,大部分人在大多數時間仍完全沒有感覺,只有在特別激動或特別勞累等誘發因素下,才出現心、腦缺血癥狀,甚至直接誘發腦卒中或心肌梗死。所以即使是無癥狀的頸動脈狹窄也必須積極地治療。
頸動脈是心腦血管健康“晴雨表”
頸動脈表淺,可以作為全身動脈的一個“窗口”,研究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與冠心病和腦動脈硬化成正比。和頸動脈相比,心臟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更細、分叉和彎曲更多,更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就是說,如果頸動脈已經出現了粥樣硬化,那么就要警惕心腦血管的粥樣硬化情況很可能更加嚴重。
頸動脈彩超應納入常規體檢
張焰介紹,如果想了解腦血管的情況,需要做核磁共振等檢查;如果想了解冠狀動脈的情況,需要做冠脈螺旋CT或冠脈造影。這些檢查一般都在千元左右,而且有的檢查還是有創的。相比之下,頸動脈彩超的費用200多元,且是無創無輻射的,可重復進行的檢查,最適合篩查血管健康,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應納入常規體檢項目,特別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提早篩查。
早期干預斑塊可逆轉,甚至消退
如果頸動脈彩超,僅發現內中膜增厚,或形成了斑塊,但僅僅為Ⅰ級或Ⅱ級,動脈狹窄還沒有超過50%,這時如果積極干預的話,斑塊有可能逆轉,甚至消退。
患者首先應改善生活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非常重要,包括他汀類、抗血小板藥物、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的藥物等。建議有頸動脈斑塊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至少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長期控制在1.8mmol/L 以下更有利于低回聲軟斑塊的消退。如果達到了70%以上重度頸動脈狹窄則需要就診于血管外科,必要時進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或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體外反搏助力血管修復
有條件的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還可以選擇體外反搏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可以額外獲益。
張焰介紹,體外反搏的工作原理是在人體下肢和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氣囊套,以人體心電圖的R波作為觸發信號,在心臟舒張早期充氣加壓,在心臟收縮期前同步排氣,提高主動脈舒張壓和血流速度,從而增加心臟、大腦、眼睛等主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形態和功能,修復血管內皮損傷,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陳輝 彭福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