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月16日,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對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1地質大隊承擔的天柱縣邦洞地熱資源勘查項目的實物、項目野外工作報告進行評審,專家組在聽取項目單位、監理單位的匯報和審閱相關資料后,對取得的地熱勘查野外成果和監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過項目驗收,綜合量化評分達92分,質量等級為“優”。

據悉,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對全省地熱溫泉省建設的“縣縣有溫泉”戰略部暑,響應利用產業脫貧,利用資源脫貧的扶貧戰略。根據《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17年度第一批省級地勘基金項目計劃的通知》,將天柱縣先行納入“探采分離,優化資源配置改革”試點之一。
2017年12月5日,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1地質大隊參加由省土地礦產資源儲備局委托貴州鵬業工程建設咨詢事務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的“貴州省2017年度地勘基金地熱勘查項目”招投標,成為該項目C包即“天柱縣邦洞鎮地熱勘查區塊地熱資源勘查”的中標單位,中標金額為690萬元。

2018年5月8日,天柱縣邦洞鎮地熱勘查鉆孔正式施工,設計井深2450米,工期6個月。12月20日,鉆進至1903米提前完成測水,井口水量2270 m3/d,井口水溫51℃,經技術化驗含適量硫化氫,屬優質標準。
“地熱水要經歷約1000年,才形成這樣的軟水。在含有適量硫化氫的溫泉浸浴,可在人體的皮膚上形成硫化堿,刺激皮膚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促進皮膚軟化和角質溶解,改善硫代謝及硫基作用,能減輕炎癥,并能增強免疫功能。”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王明章說。
據悉,天柱縣是全省地熱地質條件相對較差的區域,地表無天然出露溫泉,無地熱井分布,屬典型的地熱勘探“空白區”,此次地熱井(溫泉)的成功勘查,既填補了天柱縣地熱資源勘查的空白,更為天柱繼煤礦、金礦、重晶石“三寶”之后,再添一“寶”,讓當地旅游經濟錦上添花,將成為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

筆者在位于天柱縣邦洞街道三團村水口(地名)渡槽下的地熱井(溫泉)看到,當地村民和來自湖南和周邊縣市的群眾你來我往,紛紛前來參觀和嘗試泡腳。這里依山傍水,境內樹木蔥郁,山中野鳥啼鳴,半山坡,叢林間,一個個農家院倚勢而建。
地熱井(溫泉)與清未反清農民領袖姜映芳和北伐名將王天培故鄉毗鄰,與古南岳金鳳山寺、金山溶洞等旅游景點遙相呼應,與三十里水景長廊唇齒相依。
天柱縣國土資源局長楊燦介紹:“此處地熱井(溫泉)距天柱縣城約8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縣政府將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地熱資源,高標準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閑、養身、觀光于一體的“溫泉經濟”,利用資源脫貧、產業脫貧和“旅游+扶貧”的方式,全面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唐安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