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錦屏縣啟蒙鎮八里村以“完全回歸傳統的養殖模式,利用原生態養殖系統,營造安全、健康、美味的高品質黑毛豬”為標準,規劃農村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黑毛豬養殖產業,探索杉鄉錦屏自己的生態產品。
走進八里村,在三板溪湖與青山茂林的映襯下,仿佛走進了山水生態公園,遠遠看去,山水一色,蒼翠欲滴,是一個典型造田耕種,開山造林為主的農耕村落。村民自古以來就以林業經濟為主要依靠,大部分人從事木材買賣,多有因之而發家。但國家實行“天保”政策后,林業地位下降,靠山吃山的年代已去不復返,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缺乏產業支撐……

錦屏縣啟蒙八里村黑毛豬養殖圖片
為擺脫貧窮落后窘境,讓當地群眾“不出山也能活、不砍樹也能致富”的局面。村支部委員楊通平等7人克服重重困難,借籌出資30萬元,于2015年8月成立錦屏縣八龍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加速推進啟蒙鎮黑毛豬養殖基地建設,讓老百姓對未來日子充滿干勁與盼頭。
目前,該養殖基地已建成標準化黑毛豬圈舍及附屬設施16棟,累計投入資金500余萬元,建成500立方米沼氣池1座,對養殖排泄物實行無害化處理。合作社現有黑毛豬存欄量1600余頭,年產值300萬元,直接解決3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承接296戶1197人貧困人口共143.24萬“三變”資金入股,以股金分紅方式讓貧困戶嘗到了甜頭。

從0到1,從家家散養到標準化規模養殖,紅利很實在。近年來,八里村黑毛豬養殖,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采取“三變”入股,務工受益,青飼料銷售等利益聯結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了“1113目標”。一是利用合作社股金分紅,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按照保底分紅的方式,年均分紅;二是青飼料收入,開車上門向農戶收購,直接為附近村寨貧困農戶創收500元以上;三是貧困戶就業工資,聘請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每月工資2600元以上,幫助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不出門致富;四是3萬元收入,通過“1份分紅+1份收入+1份工資”,保證長期到養殖場就業的農戶年收入3萬元以上。67歲的陸根梅激動地說“這個產業好,到里面干活發工資,日賺近100元,下班后還能種植青飼料,又可以穩穩賺一筆”。

“有了產業,還要有市場,如何走出去,打通銷路,實現抱團發展……”楊通平也進行著再三思索。在啟蒙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八里村支“兩委”列出了一長串計劃,囑咐他要緊扣農村產業“八要素”,鉚足干勁,乘勢而上,尋找突破口。在他的推動下,黑養豬養殖的思路越變越清晰了,通過創新經營理念,在“立品牌、帶農戶、促發展”等方面狠下功夫,逐步形成了產業鏈,讓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以及幫扶單位等共同的努力下,成績來之不易。現在八里村黑毛豬養殖,以原始傳統養殖方式為基礎,放養與圈養相結合,食原糧熱食,喝山泉水,讓黑毛豬按照自然規律成長,保證其豬肉質量的同時,贏得了消費者青睞。同時,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實現了黑毛豬產銷精準對接。楊通平高興地說“能有今天的成績,全靠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們的黑毛豬才能走出貴州,賣到全國”。
隨著規模的壯大,楊通平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將借助“大數據、大健康、大扶貧”戰略,依托該縣良好的自然環境資源,通過“養殖專業化、環境專業化、管理現代化”等舉措,把八里村黑毛豬養殖打造成貴州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龍頭企業,以實現產業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
扶貧辦負責人說“八里村黑毛豬養殖,經過一系列探索,將繼續秉承生態發展理念,通過生態養殖黑毛豬,預計到2020年實現養殖規模5000頭,解決300余人就業,帶動貧困戶300戶1200余人脫貧”。(楊波 王宏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