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日,錦屏氣溫回升,最高達30度,經過冬季的霜打、雪凍,草木枯干,現正是村民們野外活動的高峰時節。這種天氣易發生火災,一大早,楊柱就和幾個隊員來到值班室,準備上山巡邏。對于他來說,不管天氣怎么樣,每天都要來值班室看看,上山轉轉,這已是多年養成的習慣。
楊柱今年47歲,是錦屏縣啟蒙鎮林業站聘用的一名護林員。為了看10年。
“不管天氣如何,是否易發生火災,他每天都要到山上巡查,因我們看護的區域有些特殊”著迷彩服的楊柱說。因為看護的區域素有“杉木之鄉”的林業大鎮,森林覆蓋率73%,是火災易發區域,更是需要時刻做好巡護準備,檢查好每個細節。
每年大年初一到十五,還有清明節等節慶期間,都是楊柱和他的隊員們最忙的時候。需要在各進口處設防火卡點,提醒和檢查大家不能攜帶火種進入區域。
“平時還好,但是清明節的時候,工作就相對難做了。”由于當地風俗習慣,每到清明節,都會到墓地給逝去的親人上香、燒紙,但這些都是引起火災的隱患。為了保證安全,楊柱每年都要帶著隊員設卡點檢查,告知掃墓者文明祭祀,不能攜帶紙、火進入林區。
除了清明節,新年也是重要的防火時期,隨時都要保持警惕。楊柱回憶,每年的春節,為了讓大家過個安全祥和年,楊柱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有在家好好吃過一頓年夜飯了。
其實,在做護林員之前,有著一手技藝的楊柱在縣城做餐飲生意。2008年,他卻在很多親戚和村民都不理解的情況關掉了店面,成為了一名護林員。
每個月領著幾百塊錢的工資,還得用自己的車,每天行駛二三十公里去巡護。10年來,楊柱騎爛了兩輛摩托車,開爛了一輛面包車。“10年來,領的工資沒往家里帶過一分,還不夠車加油用呢!”楊柱笑著說。
工資低、任務重,還能10年如一日的堅持,當問到支持他走下去的動力時,楊柱說:“家人的理解就是最大的動力”。
對于楊柱的工作,家人們非常支持和理解,還當起了他的“助手”。楊柱的妻子吳紫香平時在村里或者在地里干活時,只要看見村民燒垃圾、燒烤等時,都會上前提醒,保證安全。“有時候遇到存在火災隱患的,她處理不了時,就會及時給我打電話。”由于擔心他的安全問題,有時候兒子楊文友還會跟他一起上山滅火,互相有個照應。
“你看,這是我們2010年種的杉樹,現在都有五六米高了。”楊柱邊翻著相冊邊說。從2008年聘用為護林員起,楊柱的工作除了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還有就是植樹造林。在王家榜至八受公路旁,成排的杉木就是他帶領群眾們栽了兩個多月的成果。“現在,經常會抽時間去看看,看長高了沒有,變粗了沒有,感覺就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楊柱笑著說。
“這份工作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覺得用心、用情去做好一件事,就很滿足,很幸福。”楊柱說。
2008年以來,啟蒙鎮轄區內,基本沒有發生過重大火災的情況。這正是像楊柱這群生態護林員,白日里四處巡邏,銳利的目光挑破濃云迷霧,夜里護著大山的夢境,粗獷的梆聲回蕩山谷。用警惕換來千百次安寧,用辛勞護住每一裸林木。他們是掛在山門上的一把大鎖,守衛住了座座綠色的寶庫。(楊振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