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北山金,南山寶;懶人睡,勤人早。公雞叫,母雞叫,一擺一跳,哪個找得哪個要。”在黃平縣舊州鎮平西壩村流傳著這樣一首童謠,確實也有這樣一個“獨腳”人,憑著“一擺一跳”的苦干實干,擂響了脫貧攻堅戰鼓。他,就是平西壩村一組村民貧困戶王鐵其。
20年前,對生活充滿陽光的王鐵其,高中一畢業,隨著打工大軍,到易地他鄉打工。在打工的那些日子里,王鐵其混得很不錯,愛情和打工雙豐收,與本寨的姑娘結為伉儷。夫妻倆的生活過得不錯,后來生了一女,給這個小家庭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幸福才剛剛來敲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一天,王鐵其在浙江鋼管廠做工時,右腳不幸被鋼管擊穿,造成嚴重創傷,最后導致右腳從膝關節以下全部切除,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獨腳殘疾人”。后來裝上假肢,才勉強支撐起他本人一身的嘎嘎到處走動,可是,行動也不大方便,慢慢地,妻子就疏遠了他,離他而走,另嫁他人,成為他人之妻。

(坐在小賣部門前的王鐵其)
傷口疼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打擊,一度心灰意冷,沒有了生活的勇氣,多次萌生出輕生念頭。2014年初,在一次偶然的趕場天,他在“且蘭古都”舊州鎮“紅軍街”,受到縣文工團“脫貧攻堅”文藝三下鄉“獨臂老人”脫貧事跡的鼓舞和鞭策,慢慢地,他從精神上振作了起來,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同時,又在哥兄老弟的幫助下,把廠方賠償的18萬塊錢,修建了一棟一樓一底的小樓房,并還申請開辦了農村家庭小賣部。
幾年來,一家人的吃穿就靠這個小賣部來維持,永遠都脫不了貧。在這個問題上,王鐵其琢磨了好久。 2014年5月,他向平西壩村兩委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經村兩委、群眾代表、村民主評議小組評議,王鐵其家被平西壩村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王鐵其并沒有被生活的不幸所壓跨,也沒有在殘酷的現實命運面前低頭。為了自己的女兒健康成長,和70多歲老母親的晚年幸福,他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瞄準了豬肉市場,對農村大多數百姓家庭都不愿喂豬的這一空間作了細致分析,辦起了家庭養豬場。

對于喂豬,起初他一點技術都不懂,也是蒙著干,導致豬的發病率之高。忙亂之下,他“一擺一跳”的奔貴陽、跑凱里,請養豬大戶指點,買技術書來學習,到村里參加養豬技術培訓班。通過自己的努力,硬是攻克了養豬、防病、越冬等一道道難關。2018年,“獨腳”王鐵其的養豬事業獲得了第一桶金,除自己殺一頭肥豬過年外,還出售6頭肥豬,盈利5000多元。
今年年初,為與本村貧困戶同步脫貧,爭取得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王鐵其和未來的妻子商量,向政府遞交了“特惠貸”申請書。當天就辦完了所有的手續。錢到賬后,按照夫妻倆之前的脫貧計劃,豬、牛、雞、鴨、鵝等陸續到位,擂響了2019年與全村貧困戶同步脫貧的戰鼓。

“這10頭肥豬,是去年10月間買的小豬崽,馬上就要出欄(出賣)了。這40頭小豬崽、3頭牛、150多個雞、鴨、鵝,我準備在栽秧的時候賣一批、端午全部售完;之后,我再買40頭小豬、5頭牛來接槽,200個雞、鴨、鵝來喂,爭取今年年底全部出售。”坐在小賣部樓房前,40多歲的“獨腳”王鐵其,算起脫貧的細賬,應驗了“一擺一跳,哪個找得哪個要”的那首童謠。(張玉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