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警方供圖
記者了解到,20多歲的裴某是甘肅人,他曾在上海一家工廠做門衛。去年8月的一天,在同事進入工廠車間、將手機統一交給門衛保管時,裴某通過已掌握的一名同事的身份證號,用手機發送驗證碼的方式修改了同事手機支付寶的支付密碼,并將8000元錢成功轉到自己的賬戶上。不過,很快裴某便被上海警方抓獲。
被處罰過后,裴某靠四處打零工、偶爾向朋友借錢度日。今年7月27日,裴某從義烏乘坐高鐵返回上海虹橋,當天下午6點多,在餐車就餐時,他不經意間看到鄰座的旅客用手機微信掃碼點餐,他偷偷記下了對方的支付密碼。“上次之所以被抓,是因為作案后被同事發現了,這次對陌生人下手,肯定沒法查。”想到這里,裴某主動和鄰座旅客張先生搭訕,稱自己的手機沒電了,因有急事要聯系家人,想借用下手機。張先生見他態度誠懇,就答應了。在嘗試了幾聲通話后,裴某借口餐車環境嘈雜,在取得張先生同意后,裴某起身前往車廂連接處,悄悄給自己轉了4000塊錢,并刪除了轉賬記錄。一切操作妥當后,裴某將手機還給了張先生。為了不讓對方立即察覺,裴某主動與對方聊起了家常,直至列車到達上海虹橋站,才和對方揮手告別。
第二天下午,張先生使用手機微信錢包掃碼購物時,發現自己手機微信錢包里少了4000元錢,他查看賬單明細后發現,有一筆4000元的轉賬記錄,轉賬時間是前一天乘坐高鐵的時候,當時正是裴某向他借手機的時間。經過查詢,張先生撥通了南京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的報警電話。
經過偵查,8月13日,南京鐵路警方找到了裴某,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南京鐵路警方提醒:使用網絡支付工具時務必注意保護密碼,支付時注意采取遮擋保護措施。如果好心借出手機幫助他人時,應將支付寶、微信等綁定銀行卡的APP退出,不讓違法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王曉玥 顧元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