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微博網友在評論區的反應很有意思。不少人認為,這是辦事大廳對群眾常見的“熱”情服務,很正常。點贊數最多的評論也是“這很奇怪嗎?”也有網友反對這樣的冷嘲熱諷,覺得市民辦完事就走了,工作人員畢竟要呆上一天,吹空調沒什么問題,不該小題大做。
工作人員吹空調不奇怪,奇怪的是,只有工作人員吹空調。據報道了解,工作區和辦事等候區之間隔著一道玻璃,隔開兩個區域的溫度。工作區里不僅有空調,還有落地扇,等候區連風扇都沒有。當記者“來到交通事故處理大廳,發現這里同樣沒有空調,而幾間獨立的辦公室玻璃門緊閉,可以看到里面有空調和工作人員。”
5日的時候,南昌氣溫達34攝氏度。作為為基層群眾服務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享受著26攝氏度的涼爽,卻沒有考慮到玻璃另一頭汗流浹背的群眾;多個辦公室內都配備了空調,卻沒有想到為群眾辦事的等候區也要配一臺;工作區雖不大,但也只有寥寥幾人,而面積同樣有限的辦事大廳里,等候著四五十個群眾。網友以為辦事的人待上十幾分鐘就走了,其實有人待了一個多小時。
我能理解,因為條件不同,不是所有辦事大廳都有足夠的空調,但是如果工作人員能在吹空調的同時,能分享幾臺落地扇,而不是空調和落地扇都只吹自己,群眾也不會難受得要打電話給記者了吧。
我也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很多政府部門做到了為民服務,讓群眾感受到效率和溫暖,所以愿意出來為辦事大廳辯護。但辦公室涼,辦事處熱的“熱”情服務,和懶有什么區別呢?評論中覺得很正常的網友,看起來是“無所謂”,實際上是“失望”過了頭,不再抱希望了。這不應該是“公務員”和辦事大廳留給人們的印象。“公務員”三個字強調的,難道不是懂得在熱的時候,把清涼帶給群眾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嗎?而不是送一首《涼涼》給群眾呀。
所以,只有工作人員吹空調的辦事廳,還是不要存在為好。(羅若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