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9月22日,九旬老人張應隆拄著雙拐前往三穗縣人民武裝部,送就讀于貴州電子信息職業學院的孫子張祖平去參軍。張應隆生于1929年6月,家住三穗縣桐林鎮八受村,是一位老實巴交的侗族農民。

由于腿腳風濕痛,今年5月,他摔倒腰骨折,躺床上,都是張祖平喂水、幫洗澡、抱上廁所……康復后,得知張祖平報名參軍,張應隆竟露出了微笑,說:“共產黨好,當兵光榮!”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后,八受村應征入伍的人很多,但作為大學生張祖平是第一個。
“當兵是我從小的夢想。”張祖平坦誠說,今年秋季征兵,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野戰軍寧夏要塞部隊的戰士。
當日清早,張應隆高高興興,隨鄰里鄉親送軍的車隊,自發湊錢買鞭炮,敲鑼打鼓,一起從深山八受侗寨送到三穗縣城。
歡送會上,三穗縣一批入伍新兵整裝待發,張應隆佇立廣場邊,著急說:“穿起軍裝,認不出來了。”
他孫女提著凳子,扶著拄著雙拐的張應隆,走進隊列輕輕拍張祖平的肩膀,深情說:“到部隊,好好鍛練。”
“公,放心!您少喝點酒……”張祖平觸近張應隆耳朵邊大聲說。 “新社會好,當兵政府還發錢。”張應隆看到孫子手中的“大紅包”稱贊。
“本科生獎勵3000元,專科生2000元。”孫女補充說。 “若不在保丁家當長工,我肯定被抓了。”張應隆告訴筆者,18歲那年的冬天,半夜,一陣槍響,狗不停地叫,他保丁家看到,國民黨沖進寨子抓壯丁,用繩子綁起來帶走。
故事還沒說完,新兵列隊啟程,當地黨政軍領導一一握手囑托,而張應隆柱著拐杖擠上前,凝視著張祖平,慢慢將拐杖撐在右腋下,手一揮,眼眶濕潤了,喃喃道:“乘,聽話!”



如潮的送軍隊伍中,車子起動了,鑼鼓,鞭炮齊鳴,張應隆拄著雙拐,凝望車子緩緩駛向前方。 (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