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搞好自查,壓實主體責任。以涉農項目補助資金為主線,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實施誰負責”的原則,加強與市場監督、工信、農業、扶貧、民政等職能部門的對接,要求全面清理并自查轄區內2015年以來新成立的農村新型經濟實體組織及社會團體,為開展專項監察奠定堅實基礎。
摸清底數,核實基本情況。根據縣市場監管局提供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名冊,梳理出仍然在正常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同時調取財政專項資金賬務資料,對享受了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的現在在正常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的項目申報資料、資金使用情況進行100%的核查,掌握監察工作第一手資料,做到事前心知肚明。
整合力量,夯實監督責任。統籌整合各紀工委、鄉鎮紀委工作力量,在全縣共成立6個工作組,堅持問題導向,確定重點監察的經濟實體,按照“一個不漏,個個見面”的原則,主要檢查該經濟實體的項目申報審核、資金管理使用以及資金使用效果等情況,著力發現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利用國家扶持政策,采取虛構實施主體、虛報面積、編制虛假項目資料套取國家惠民補助資金的問題。
強化問責,落實工作成效。按照專項監察工作重點,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加強紀律審查,強化“一案雙查”。緊盯農村新型經濟實體組建、入股分紅(利益鏈接機制)、項目落地實施、政策扶持或資金兌現等重要環節,認真研判各環節中的薄弱點,確保找準工作突破口。聚焦全縣49個深度貧困村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侵害貧困群眾利益的違紀違規行為。(陸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