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今年50出頭的老李家住施秉縣城關鎮中沙社區,有著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同時還經營著一家資產規模達400余萬元的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人到中年的他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可謂是實至名歸的“人生贏家”。不熟悉他的人很難想到,就在十年前,他還是一個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的下崗職工。
老李原本就職于施秉縣糧食局,因單位改制于2002年被迫下崗。中年失業的他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一夜間愁白了頭,一邊是下崗后失去收入來源的窘境,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和需要贍養的老人,生活的壓力一時間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下崗后老李開始嘗試各種謀生方式,幫老板開車送過貨,做過小生意,搞過保險,但是結果都以不如意而告終,僅能維持家庭生活開支。
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老李看到了放心糧油配送項目,糧食部門出身的老李眼前一亮,自己有著二十余載糧食部門工作經驗,也算得上是施秉縣糧油行業的專家,何不回歸老本行做糧油經營?但是項目的啟動資金讓老李犯了難。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老李聽朋友說信用社有搖錢樹信用貸款,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老李來到了施秉信用社,在說明自己的經營情況及資金困難后,信貸員立即對老李的經營情況和家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不到一個星期時間,老李便得到了信用社第一筆5萬元的貸款支持。憑借自己的行業經驗,老李把生意越做越大,恪守信用的他十余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搖錢樹卡的授信額度也從5萬元逐步提升到了30萬元,先后得到信用社貸款支持12筆,累計金額1145000元。
為了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生意范圍,老李和妻子于2012年創辦了施秉縣富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做起了米、面制品及食用油的配送和批發。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原有設備已逐漸滿足不了生產需求,急需新建一條現代化的精米生產線來解決公司的生產瓶頸。新建一條日處理80噸精米加工成套生產線,需要資金300余萬元,可老李手中能拿出的流動資金僅有100多萬元,還存在資金缺口200萬元。
在資金困難面前,老李再次想到了信用社。經實地調查后,施秉聯社小微中心于2017年8月以擔保公司提供第三方保證的形式,向施秉縣富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發放了200萬元支農再貸款,利率優惠后,每年可減少利息支出10萬余元,在資金困難得以解決后,技改項目順利完成。隨著產能的不斷提升,富康糧油公司產品的銷售范圍由施秉縣內逐步擴大到了余慶、臺江、劍河等周邊縣市。
老李從一名下崗職工蛻變成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是長期以來誠實經營、恪守信用的結果。從無到有,從小做大,由大做強,老李說這一路都離不開農信社的支持。但事實上,真正一路支持老李走向成功的是老李自己,因為他的誠實守信不斷提升了自己的信用價值,因此贏得了農信社以及生意伙伴的認可。“言而有信,信而有成”,這句話正是老李成功之路的真實寫照!(洪瑋)

圖為 施秉縣富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新廠址(一)

圖為 施秉縣富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新廠址(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