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日,“恒安堂”民族醫藥康養新品牌,在以苗醫藥聞名于世的凱里市悄然啟動。

“恒安堂”民族醫藥康養新品牌的發起人是一位來自廣西南寧的曾客鑫先生。曾先生是一名轉業軍人,是中醫和民族傳統醫藥事業的熱愛者。六年時間,他一直在貴州從事中醫技術和民族醫技的傳播推廣工作。 記者了解到,恒安堂平臺的定位是以挖掘、整理、保護,傳承、應用、弘揚民族醫藥為己任;讓民族醫藥走向世界,服務億眾為目標和使命。平臺用共生思維設計合作制度,讓具有民族醫藥特長者自動愿意與該平臺合作,實現消費者在平臺上很容易就能得到適合自己的醫藥或者技能的服務。解決了民族醫者缺患者和患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民族傳統醫藥的窘境。同時,恒安堂用自己的商業系統,跨界打造商圈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建共享共生之發展目標。

黔東南州州管專家、中國苗醫藥學會理事、貴州苗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黔東南匠心非遺傳承研究院院長劉書華教授出席了本次啟動會,并作了《苗醫技法應用》的學術報告,講述苗醫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劉教授分享了他對苗醫藥研究當中的很多精華,現場給參會的醫師們分享一些苗醫奇方妙技,把現場氣氛推上了高潮。 在現場,劉書華教授接受了恒安堂民族醫康養平臺的聘任,和黔東南職業技術學院苗侗醫學養生技能研究專家康堅強副教授一起,同時被聘任為“苗侗醫藥客座指導專家”。

在介紹平臺的經營模式上,軍人出身的發起人曾客鑫先生用上了兵法學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他說道,“立于不敗,勝而后戰”原則,有計劃、有規劃,循序漸進、不驕不躁,不瞎闖、不冒進。
據了解,這個項目的啟動,發起人做了三年的準備。一年半前,發起人在銅仁市江口縣先開了一家“玄德堂康復理療室”來做試錯、練兵。曾先生介紹,經過這些年的積累,不但在貴州,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豐富的基層醫療資源,同時還有多年東盟博覽會積累的資源。他規劃用兩年時間來“練內功”,運營系統全面成熟,再考慮拓展擴張。目前,黔東南的苗侗醫藥發展平臺已有多家,其中苗仁堂、苗緣堂、云上苗醫、苗都科技等多家的運作已經比較成熟。恒安堂的出現更是百花齊放的態勢,貴州苗醫侗藥的出山出海又增添一條新通道。(楊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