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要致富,先修路”,黔東南州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組組通”建設正在熱火朝天進行中。3月27日,筆者奔赴在凱里市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現場,見證修通水泥路給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發展變化。

第一站,我們來到位于爐山鎮的紫荊村水溝至洛邦通組路上,這條正在進行邊溝施工的“組組通”公路正是2017年開工典禮舉辦地的那條泥巴路,時隔半年已經變成4.5米寬的水泥路。在現場,紫荊村村支書許金武談到:“紫荊村共407戶1742人,之前貧困戶有55戶,自從修建這條水泥路帶動了22戶脫貧。路通了,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現在村里有一個種植苗木花卉的紫荊生態園,采取合作社+村委會+農戶的模式經營。下一步將帶領農戶開展黑毛豬養殖,計劃4000頭,豬圈已經建成3個,還有一個烤酒坊正在建設中。之前這個地方沒有好走的路,村民從家里到鎮上要走40分鐘的泥巴毛毛路,村民收入靠抬著辣椒或者挑柴去賣,一挑柴只能賣5塊錢來回大半天時間就沒有了,脫貧簡直就不敢想,現在好了,有寬敞的水泥路,農產品都可以拉到凱里去賣。”

“修路之前,村民修房子都是請人從老村委會抬水泥、磚頭等材料到家里,一天下來也修不了多少,現在路通了,大多數農戶都買了摩托車、面包車、農用車,多數在外地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家開始跟著發展養殖業。有的老板看到我們這里通水泥路了,也來投資種植和養殖業”村民潘啟才激動地說。
正說著,恰巧凱里市紫荊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蔣勤凱開車路過,潘啟才連忙叫他停車下來交談。在問及為什么會有在紫荊村發展合作社想法時,他答道:“剛開始發現這個村植被長得很好,土地也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后來了解到這里是個貧困村,貧困戶多,在這里做合作社能夠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幫助他們脫貧。現在水泥路也通了就更好了,目前我們合作社已經有200畝的種植基地,種有桂花、銀杏、紅繼木等名貴樹木及球類花卉,已經投入約500萬元,同時這個項目也得到市農林扶貧局的大力支持”。

隨后,我們來到大風洞鎮杉樹林村,該村共664戶2646人,自從通組路建好后貧困戶由105戶減少至62戶。黃家林至巴茅坪通組路全長3.8公里,寬4.5米。該村靠發展葡萄種植業脫貧,杉樹林萬畝水晶葡萄基地已經取得國家地理標志榮譽稱號。“之前沒有水泥路,全是漿巴泥路,我們365天都要穿水桶鞋,出行非常不方便。村民大多靠賣木炭維持生活,到鎮上趕場要走45分鐘到一個小時,就連摩托車都無法騎。有時候開車出去都不用掌方向盤,泥巴陷得深已經形成“軌道”,孩子去上學也不放心。組組通道路修好后,村民們都很高興,還殺豬宰羊來慶祝,孩子們上學也有車接送了。目前我們村種有13800多畝的葡萄,一年就有上億元的收入!”村支書金建高興地說。
紫荊村和杉樹林村原來都被稱為交通的“死胡同”,如今修通了致富路,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楊曉燕 孟慶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