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鉤藤別名又叫大鉤丁、雙鉤藤,以帶鉤的莖枝入藥,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和有降壓作用 ,移栽1年后即可采收,第三年達豐產期,平均一畝純收入在2000元左右。為推動鉤藤產業發展,永從鎮黨委、政府,積極謀劃安排部署,利用當地優越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根據“兩茶一藥一蔬”產業發展定位,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在九龍鉤藤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三變”改革,推進九龍村“一村一品”鉤藤產業種植,實現鉤藤產業增收全覆蓋,截止目前,該村鉤藤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初步形成“人均1.5畝,戶均5畝鉤藤”的種植規模,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家家戶戶增收。近日,該村大山里的金鉤鉤已結出“致富果”,踩踏著深秋的寒露,走進九龍村街頭,街上老人成群席地在剪鉤藤喜算豐收帳,形成了金黃秋日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細看,一條條嫩綠的枝條上“鑲嵌”著一個個小金鉤,整株“樹枝”顯得十分奇特。“按照剪一斤生鉤2塊錢算,一天能剪30斤左右,熟練的能剪40斤,每天能剪得70塊”,九龍村老人侃侃而談。當前,正是鉤藤生產加工時節,永從鎮黨委、政府申報的九龍村鉤藤加工生產線建設項目已獲批,并得到杭州下城區國企“合力團”10萬元的幫扶資助,該項目建成后將極大解決現有加工壓力,降低企業加工成本,提高鉤藤產品質量和合作社經濟效益,使全鎮鉤藤產業規模發展將邁上新的臺階,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強大動力。

鉤藤管理粗放,市場價格也比較好,每年只要簡單的管護,年年都可采收,特別適宜在家的老人種植,是發展前途比較好的產業。永從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動、引導群眾加入到種植鉤藤的隊伍中來,將鉤藤種植產業作為扶貧項目在全鎮進行大力實施,在產業扶貧上做出了本地特色,據估算,現全鎮鉤藤種植面積約達2萬余畝,戶均增收1000元,為打好產業扶貧戰匯聚新鮮“血液”。(龍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