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養蜂帶頭人叫吳軍,20多歲。3年前,他試著養了30桶蜜蜂,卻因未掌握養蜂技術,導致蜂群幾乎全部“出逃”。后來,他通過苦學實干,不但掌握了成熟的養蜂技術,還帶動了村里的16戶村民一起養殖蜜蜂。
在當地村民眼里,養蜜蜂是件簡單的事。不少人從野生的巢穴里招來蜂群,擺上蜂桶在大山里,等著蜜蜂自己采花釀蜜就行。吳軍也這樣想,他把30桶蜜蜂整齊地擺放在大山里,每天看著蜂群飛進飛出。后來不知為何,蜜蜂開始一群群飛走,任他怎么用蜂蜜逗引都不肯回來,剩下的蜜蜂也不知為何一群群死去,竟然只剩下了十來桶,3萬多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村里農家書屋里有關于養蜂的書籍,他就主動借來看,這一學,吳軍才知道中蜂養殖要遠離意大利蜂,將過去當地人土法養蜂方式改為放在大山里飼養。這種飼養方式方便對蜂巢進行管理,也可以實現人工分蜂,但對管護技術的要求卻更高,在掌握了大山里飼養技術后,采用新式蜂桶進行活框養殖。
吳軍說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一箱蜜蜂一年只能取15斤蜂蜜,300多桶蜜蜂,一年也就是3000多斤蜜,最低價150塊錢一斤,年收入就在40萬塊錢的樣子。圖為2018年11月8日,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小村養蜂帶頭人吳軍在切割蜂蜜的場景。(姜澤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