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黃平縣去年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土地資源,借助大健康、大扶貧、大數據發展戰略,將低效的農作物轉換發展成高產高效的中藥材種植,使農村群眾依托大健康背景上找到一條快捷的財路,去年全縣種植中藥材產值達8.5億元產值。

圖為黃平縣一碗水鄉的白及種植區(且蘭黃平提稿)

圖為黃平縣珍稀藥材產業園在為農民群眾培植孵化的白及苗
黃平縣各級黨委和政府近年來在為農村群眾脫貧致富想法子、選路子、謀票子中,因勢利導組織農民群眾從市場走俏的白及、太子參等名貴藥材種植著手,并在土地、信貸等渠道上對群眾給予大力的扶持,使藥材種植面積很快形成了規模的發展勢頭,僅2017年就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14.0308萬畝,其中太子參種植面積11.36萬畝,白及0.4萬畝,與上年同比分別增加了6.9%和1300%,藥材產業覆蓋農戶2.14萬戶8.13萬人,其中貧困戶0.45萬戶1.7萬人。全年采收藥材9260噸,總產值達8.5億元,藥農實現利潤3.9億元。(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