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膠東在線消息(記者 敏勝 通訊員 賈濤 張博文)一年多的時間里,國網山東煙臺牟平區供電公司80后援疆小伙賀曉軍“火”了。他不但在電網系統出了名,《中國電力報》兩次報道了賀曉軍的事跡,就連《工人日報》、《大眾日報》等大眾媒體也對他的“小善事”進行了廣泛宣傳報道。賀曉軍心系疆區困難群眾、熱忱投身公益事業的行動,立足自身工作崗位、盡全力幫助新疆同事實現技術突破的行動,成為從東部膠東半島煙臺市牟平區到西北部新疆特克斯縣的大愛軌跡。
“援疆情·善小行”幫扶活動促成東西政企心連心
“2015年11月份吧,剛入冬的樣子,我們派去援疆的原玉林店供電所所長賀曉軍給公司黨委寄回來一封《倡議書》。這封信一共592個字、以‘獻愛心、搞幫扶、助貧困、過暖冬’為主要內容的倡議信,成為公司2015年底啟動‘援疆情·善小行’光明愛心匯活動的‘熱情之火’。賀曉軍發起后,我們供電公司全體員工都積極參與了這個活動。這也是公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15年11月份新發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精神、自覺踐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的一項實際行動。”國網煙臺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王建江說。

得到公司的支持,賀曉軍很快“搭”起了愛心匯活動的“班子”。“援疆情·善小行”由展三項主題活動組成:一是手拉手共進“愛心超市”活動,把牟平區供電公司分類匯集的各類捐贈物品通過寄運形式轉至新疆“愛心超市”;二是心連心匯聚“精準幫扶”活動,賀曉軍以“探路者身份”主動聯系當地幾個有代表性的特困戶(比如特困學生、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高齡黨員等),通過牟平區供電公司“后方支持”實施“精準幫扶”行動;三是“一對一”互動互訪體驗活動。選取新疆幫扶地區3-5戶有代表性的幫扶對象(包括特困家庭、學生等)與牟平供電公司職工結成幫扶對子,以家庭換位體驗式開展互訪交流。
“2016年3月1日,新疆伊犁特克斯縣喬拉克鐵熱克鎮政府向我們公司發來信函,對我們公司聯合國網特克斯縣供電公司給予該社區困難居民、貧困學生的關懷和幫助表示感謝。”國網煙臺牟平區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王文艷表示,收到來自新疆政府部門的感謝信,看到自己的付出為新疆貧困人群受到了切實的幫助,讓牟平區供電公司的干部職工很受鼓舞。“事兒不在大小,真的幫到人讓大家最高興,賀曉軍發起的這活動,是從捐贈方到接受方都受受益的好事。”

2016年12月,賀曉軍所在煙臺供電“善小志愿者+”愛心團隊與牟平區紅十字會“博愛衣站”志愿服務隊聯合,共同發起了“衣往情深西部行”活動,繼續向西部貧困地區捐衣贈被,共有5000多件衣服、1600多件棉被褥子和200多雙鞋再次發往新疆以及內蒙古、青海、四川等西部地區。
賀曉軍的愛心行為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贊許,煙臺供電“善小志愿者+”愛心團隊被《中國電力報》評為“2016溫暖.十佳公益團隊”;2016年12月,賀曉軍榮獲煙臺市牟平區“最美志愿者”稱號。
“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有這些榮譽,對我來說確實很受鼓勵。但是我并不是為了得到表揚才去發起和實踐這些事,只是單純地響應公司的號召,真心地想幫扶這些貧困兄弟姐妹。”賀曉軍認為,發自內心的行為最有價值。
扎實鉆研業務為新疆電網自動化建設添磚加瓦
除了熱心公益,賀曉軍覺得做好工作是最基礎的“善小為之”。只身來到新疆伊犁后,賀曉軍在擔任國網新疆特克斯縣公司經理助理、營銷部主任兼運檢部副主任期間,發力攻堅的“兩項試點”,同時獲得新疆供電公司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
“剛開始在生活上也有些不適應。比如說時差、飲食等生活習慣的改變,都需要克服。對環境陌生,就會想煙臺的家人。不過只要精力往工作上一放,這些不適應慢慢就能克服。尤其是‘兩項試點’的攻堅,讓我在忙碌中漸漸習慣了新疆的生活。”賀曉軍說。
為了探索試點采集系統臺區線損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了當地營銷業務基礎指標。賀曉軍主動向新疆電力公司建議,將采集系統臺區線損治理試點工作落戶特克斯縣公司,并積極協調溝通有關專家,與采集系統開發技術人員座談交流,分步驟確定了工作思路。經過不斷努力特克斯供電公司營配貫通一致率由78%提升至99.35%,低壓采集成功率由98.7%提升至99.86%,采集覆蓋率由98.6%提升至100%,采集系統臺區合格率由12%提升至91%,順利通過新疆電力公司驗收組的驗收,并總結出一套適合新疆電力公司此項工作開展的典型經驗在全疆推廣應用。
第二項試點是探索試點引進中壓載波技術,實現了通訊科技在偏遠地區的有效利用。特克斯公司轄區九曲十八彎、喀布薩朗牧區、烏爾塔米斯等地區所處位置無任何通信信號,自更換智能表以來一直未能實現自動化抄表。這些地區的信息無法采集或采集不穩定等難題,已嚴重掣肘了特克斯縣供電公司營銷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賀曉軍積極與國內各大載波通訊廠家聯系,對比分析后,確定引進青島一家公司的技術試點開展無信號覆蓋地區用電信息采集工作。經過不斷調試,所有試點臺區終端上線通信正常,實時數據召測均能在較短時間返回,期間未出現故障設備導致終端離線,終端在線率和采集成功率均穩定保持100%。此項成果已總結提煉,申報新疆電力公司科技創新項目,為全疆此類問題提供了解決辦法。

2016年9月,國網新疆伊犁供電公司黨委任命賀曉軍擔任伊犁公司營銷部副主任。縣級供電公司調入市級供電公司后,賀曉軍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更忙了,屬于自己的時間更少了。“好在做的還是營銷部的工作,上手時間能短一點,身邊的同事也很支持。我們不分漢族和其他民族,大家工作時一起開會一起出現場,下班后一起喝酒一起聊天。雖然還是很想家,但是我并不孤單,內心也很充實。”
在特克斯供電公司工作期間,賀曉軍與當地的同事同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曾經飽含深情地寫下了一篇名為《我的柯族好兄弟:努爾江》的文字。這篇隨筆里,記錄了國網新疆供電公司文化程度不高的柯族干部,在四個月的時間里,帶領著對操作系統一知半解的工作人員,突破重重困難實現“47個臺區全部達標”的故事。“目前,闊克鐵熱克供電所采集覆蓋率100%、采集成功率100%、營配貫通一致率100%、臺區線損合格率100%”,賀曉軍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努爾江等兄弟的自豪感。“我是一名來自山東煙臺的80后援疆小伙。2015年11月,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東西人才幫扶辦公室安排,我離開家鄉山東牟平,來到新疆伊犁工作。一年有365里路,時過半程亦感慨。一路走來,幾多艱辛,倍感自豪。如今,我看到了付出后的收獲,分享了奮斗中喜悅,牢記著領導的信任,這正是激勵我立足崗位、勤勉工作、一路向前的不竭動力。此時此刻,我發自內心的聲音便是:背好行囊,一路前行!”在賀曉軍的日志里,我們找到了他在善小匯大愛道路上的宣言:一路前行。從山東煙臺到新疆伊犁,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就有3300多公里。 “我在新疆做好事,遠在煙臺的公司和親朋是我的堅強后盾。他們的愛通過我的雙手傳遞到大西部,我覺得這就是東西人才幫扶最有意義的一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