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針對義務教育突出存在的“城鎮擠”和“農村弱”問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消除大班額計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專項自查等工作,出臺實施了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辦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等,研究制訂了加強控輟保學、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等配套文件。
各地為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探索實施了行之有效的舉措。山東鼓勵各地采取城區高中外遷辦學,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學利用初中校舍梯次補位辦學的辦法,擴大城區學校辦學空間。截至2016年年底,山東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已完成1830所,占三年規劃的61%。遼寧從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不再新增56人以上的“大班額”,并計劃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鄉教育二元結構壁壘。
通過扶持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科學合理布局中小學校,各地農村學生的回流趨勢明顯。江西按每1萬人口左右布局1所完全小學、每3.5萬人口左右布局1所初中的原則,加強住宅區配套學校建設。江西弋陽2015年與2012年相比,全縣小學生增長了4913人,其中70.61%在農村,農村學校在校生比率增長了5.09%。甘肅平涼通過推行“一校多點”模式,由掛靠的中心學校委派教師實行聯校走教,解決了小規模學校音體美等課程開設不齊等問題。2015至2016學年,平涼市由城區轉回農村學校學生3897人,農村小學在校學生達6.2萬人。
各地還將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等,作為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比如,內蒙古要求城鎮中小學校教師須有在農村牧區中小學或薄弱學校連續任教3年以上的經歷,才可晉升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江蘇南京中小學教師近3年來輪崗交流共計7800人,每年流動比例超過符合條件的15%;江西弋陽2013年以來招聘年輕優秀教師579名,除高中教師外,其余95%全部分配到農村缺編學校任教;河南將鄉村教師住房納入住房保障范圍,繼續實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