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每逢年關,農民工討薪的新聞總會不絕于耳。看到類似的新聞,總是讓人莫名感傷。欠薪單位擺出一副“我就是沒錢,我也不怕行政處罰”的嘴臉后,農民工能依靠的就只有法律。但讓欠薪者受到法律制裁并不容易。2011年惡意欠薪入刑被寫入刑法,但農民工討薪難仍普遍存在,以2013年為例,各地移送司法的890件惡意欠薪案件中,截至2014年1月15日,法院審結僅53件。
尷尬的審結率背后隱藏著最樸素的事實。一位律師坦言,“農民工等不起”。他舉例,“惡意欠薪罪”涉及一系列環節,將案件移交至公安偵查后,還需經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審判等多個環節,很有可能拖上大半年時間。雖然各地勞動、公安、信訪等部門對用人單位實施監督,開設投訴舉報渠道,但年關面前,農民工仍然“等不起”。就像一名農民工說的那樣,他們只想拿著工資回家過年。
“農民工等不起”的另一面,就是“企業等得起”。如果把欠薪視作一種商業談判手段的話,時間就是農民工最大的命門。試想,辛苦了一年,就指著工錢回家過年。這時,用人單位卻說今年的工資有困難。誰不著急?希望不再有讓農民工“以命相搏”討薪的消息傳出,讓廣大農民工過個安心年。(于子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