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清潔風暴”背景下賴洞環境整治模式

賴洞村全村
本網訊 天柱縣邦洞街道賴洞村是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精品示范點和美麗鄉村示范點。2016年,賴洞村被列為全縣農村環境重點整治村。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力整治,目前,該村房屋錯落有致,路道小巷干凈,溪流清澈可見,文化長廊別致,目之所及,處處透露著整潔靚麗,一幅美麗鄉村建設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為進一步改善鄉村面貌、優化人居環境,賴洞村“兩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清潔風暴行動等各項決策部署,將環境整治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強化措施,努力攻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黨員群眾義務勞動隊沖洗村寨道路
組織迅速,三個到位“動”起來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暨推進農村清潔風暴行動,是中央、省、州、縣順應新時期新任務作出的動員令。黨有號召,務必行動。邦洞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精心安排,迅速落實,與賴洞村“兩委”簽訂環境衛生責任狀,村“兩委”與村民簽訂環境衛生責任書實行門前“三包”,將整治責任分解到村、到組、到農戶個人,并采取“一村一人”制(即每個整治村都有1名街道機關干部帶頭)不間斷到一線進行環境衛生整治督查維護,確保整治任務落實。
迅速安排到位。成立了賴洞村改善人居環境暨清潔風暴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管理體系,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科學統籌,精心部署,相繼在村、組兩級分別召開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暨農村清潔風暴行動”動員大會,將環境整治工作列入該村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確保該村環境整治工作有效推進。
迅速宣傳到位。始終堅持宣傳動員橫向倒邊、縱向到底,充分利用廣播、橫幅、標語、LED顯示屏、宣傳牌、宣傳欄、發放倡議書等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宣傳,讓村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們順勢當起民生“小喇叭”,讓農村清潔風暴行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極大地調動起群眾參與熱情。
迅速排查到位。村“兩委”帶領村民對轄區所有巷道、河道、房前屋后等區域環境進行排查,梳理摸底,制定整治計劃,突出任務重點,積極開展“清三堆”(土堆、糞堆、柴堆)、“治三亂”(亂潑污水、亂倒垃圾、亂堆柴禾)、“美三口”(村口、路口、大門口)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村民齊參與,人人都動手,生活垃圾家收集,村拉運,集中處理,確保村莊干凈整潔。

保潔員轉運垃圾現場
群策群力,基礎先行“建”起來
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是階段性工作,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長期任務。賴洞村在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的同時,著力抓好基礎工作,通過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扮靚鄉村。
制定工作方案。制定《賴洞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暨農村清潔風暴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對環境集中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標準要求、完成時限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協調推進。
強化硬件建設。2016年以來,先后爭取項目資金投入,硬化全村道路6760平方米,通村公路硬化2.5公里,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新修建了2座休閑長廊,1個籃球場,2個公廁,安裝太陽能路燈20個,污水處理站1個,垃圾焚燒爐1座,垃圾收集屋9座,配置環保垃圾果皮箱6個,垃圾桶箱50個,手推車2輛,垃圾收運三輪車1輛,建沼氣池152口,沼氣池覆蓋率達68%,改廁、改圈、改灶215戶。同時,還建設了農業觀光園、休閑廣場、民族鼓樓、健身廣場、荷博園、釣魚臺、沙灘燒烤、親水上平臺等旅游景點,成為天柱縣及周邊農村休閑旅游特色之地。今年11月份,縣委組織部計劃投入17余萬元,目前正對賴洞村的活動陣地、休閑長廊等進行精心打造,進一步扮靚黨建示范點。
發揮主體作用。注重村民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村干、黨員、群眾帶頭參與村莊環境衛生清潔整治,成立了黨員群眾環境衛生清潔義務勞動隊,每周定期開展1次義務清理活動。對河道垃圾、公路沿線垃圾、建筑垃圾、房前屋后亂搭亂蓋、污水橫流、亂貼亂掛、亂堆亂放、家禽散養等進行清理,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

星級文明戶一角
探索創新,多方聯動“治”起來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戮力攻堅,久久為功。為此,賴洞村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清潔風暴行動中積極創新,成功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村的環境綜合整治路子。
創新垃圾治理模式。為延長填埋場使用壽命和解決垃圾減量化,減少蚊蠅臭氣污染問題,在填埋場內建設垃圾焚燒爐1座,集中焚燒垃圾,由過去填埋式變為焚燒式。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環境衛生保潔員管理機制,每個片區聘請1名保潔員和1名垃圾清運人員對村垃圾進行收集處理,實行責任到人,采取戶投放-村收集-村自治處理模式,使垃圾得到一條龍的有效治理。
創新衛生管理模式。結合“十戶一體”抱團發展模式的推廣,通過多次開村干、組干和村民大會,爭取到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實行“5-10戶環境衛生聯保”機制,形成了專門的衛生管理、分級包干和門前三包等制度,并將制度落實到村規民約之中,大家互相監督共同遵守,實現了由政府主導向全民參與的巨大轉變。

星級文明戶授旗現場
創新星級評估模式。研究出臺《星級衛生文明戶》評比方案,每季度由村務監督委員會,同步小康駐村干部、村“兩委”委員、寨老、族長代表、黨員群眾代表、退休干部組成的環境衛生評議工作領導小組,深入到各自然寨、各家各戶對其衛生進行量化打分,及時公布評比結果,對評分高的農戶授予“星級衛生文明戶”流動紅旗,對衛生差的農戶進行批評教育,在“曝光臺”上進行曝光,并責令限期整改。通過開展“星級衛生文明戶”評比活動,全村上下構建了戶戶講衛生,人人比清潔的良好氛圍,讓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創新制度保障模式。堅持建管并重,將原來的集中整治固化為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努力破解“治理——反彈——再治理”的老難題。村委會制定了《村規民約》、《環境衛生公約》、《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確保村級環境衛生管理常態化、長效化。實行“雙誠信·雙承諾衛生明白卡”制度,每人每年交衛生費12元,憑衛生明白卡才能到村委辦事。每戶實行環保衛生“四包”責任制,包房前屋后、室內、庭院和巷道清潔衛生。同時,該街道還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情況納入了對村“兩委”的年終目標考核,以“村干流動夜校”的開展為契機,定期開展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實行“月調度、月觀摩、月督查”,努力打造舒適整潔宜居的現代化村容寨貌。(許安文 龍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