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今年以來,施秉縣馬號鎮六合村黨支部和村養殖合作社因地制宜,聯合發展蝸牛養殖產業,為引帶貧困戶群眾有產業支撐就業創收增收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國慶“兩節”過后,施秉縣馬號鎮六合村養殖蝸牛合作社基地,一邊向來要蝸牛養殖的群眾進行現場護養和整理廂土等操作技術培訓,一邊舉行向貧困戶發放蝸牛種喂養,一邊向群眾現場培訓如何挖整廂土、種植蔬菜等莖類作物飼養及繁殖孵化等過程技術培訓,使聚集在一起爭吵共食的蝸牛兄弟們,不僅似若秋葉一樣,一片片灑落到大地母親的懷抱,而且還張揚伸展出一只只蝸牛角的激昂斗志,撲進每個貧困戶家庭的田土懷抱,助力為他們脫貧而鞠躬盡瘁。

貧困戶潘文志、劉又報、潘降翁、潘合土、潘文峰、潘永平被發送給的500只蝸牛種到手后,感激地說,感謝黨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感謝扶貧部門實施對產業的幫扶支持,感謝我們村黨支部和村養殖合作社的帶頭帶動,引領幫助我們貧困戶找到養殖蝸牛脫貧路子,我們一定按照現場傳教的管護養技術步驟,爭取把領得到的蝸牛培育孵化出更多的種螺和商品螺銷售到公司(合作社)及市場賣過好價錢,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馬號鎮六合村是脫貧攻堅中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懶惰及保守思想相當嚴重。面對如此艱難的脫貧攻堅戰役,馬號鎮黨委與六合村黨支部及同步小康工作隊共商計謀產業發展大計,經深入排查、科學分析、多方取經、大膽規劃,終于摸索出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土地+農戶的聯動發展”模式,打造黨建扶貧共同體,引進來貴州山峰公司扶持的白玉蝸牛落地試養取得成功,不僅為六合村拉開了“秋季攻勢”的開門紅序幕,對帶推群眾欣起了秋冬種養殖生產新氛圍新熱潮。

據調查了解,六合村由于人多地少,無支柱產業支撐十分突出,再加上97%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多為老、幼、弱、殘人員,靠在家發展種養殖產業來支撐脫貧,困難程度較大。
為了幫助貧困群眾找到一條發展創收產業相對不費勞力,技術易掌握、老小都能做,時間短,經濟效益高產高質的“短平快”產業路子,馬號鎮黨委政府大顯身手,打破不適應新時代、新發展時態的招商引資規矩,鼓勵各村黨支部書記因地制宜外出學習取經。學習歸來的六合村黨支部書記邰勝遠信心滿滿,一回村就開始大力宣傳白玉蝸牛養殖,但沒人相信他,認為白玉蝸牛這種東西養殖成活低下,沒有市場?為解開少部分村干和老百姓有這種思想疑惑的思想“疙瘩”,聯系村的鎮領導楊彪、駐村同步小康工作隊會同村黨支部一起商量,首先組織召開黨員和種養殖骨干代表大會,和大家一起討論六合村的未來,聽聽老黨員對六合村發展的建議,同時給大家介紹白玉蝸牛養殖的可行性,羅列了大量的白玉蝸牛養殖數據給老黨員們看后,使他們言傳身教,讓全村群眾吃下養殖白玉蝸牛的定心丸,與此同時,村黨支部書記邰勝遠自身掏錢先購進部分白玉蝸牛來進行試養,讓貧困戶們看到邰勝遠帶頭試養蝸牛成功,是實實在在的擺放在大家眼前,于是,駐村干部和村黨支部相繼組織召開多批次的黨員和貧困戶實地參觀現場培訓會。讓群眾們眼見為實,相互傳告傳遞,如今六合村民們大大轉變了思想,踴躍報名參與養殖白玉蝸牛就業創收的好勢頭,為六合村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打實了貧困戶互動邀約申請,參與并領取白玉蝸牛去養殖脫貧致富的公同認可基礎。

截止目前,該村已首期向100余戶貧困戶發放蝸牛種5萬多只的同時,正準備孵化蝸牛種實施第二批發放。時下,該村在蝸牛養殖的推動下,每天都有“三三兩兩”人群在田土地理相互傳教整廂土壟,種植蔬菜等植物莖類作物作為飼養蝸牛的交流傳遞技術之中,為真正打通村民自身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實現將一定達到預期。
在開展脫貧攻堅秋季攻勢的“大比武”行動中,施秉縣緊緊圍繞貧困戶“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戶戶有項目覆蓋”,精準實施“三種一養”產業扶貧,通過項目帶動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僅實現產業扶貧100%全覆蓋,而且還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年收入達10000元以上的奮斗目標決定實現。(楊志成 宋錫輝 張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