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自全省大扶貧號角吹響以來,2017年各級單位和部門都在有條不絮的推進著脫貧幫扶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省交通運輸廳,集團公司,營運中心脫貧攻堅各項安排部署,凱里營運管理中心在扶貧路上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并以多種方式為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獻策獻計。
三月,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為體驗脫貧攻堅隊駐村工作及生活,凱里中心以中層干部為帶頭羊,陸續安排職工進駐加勉鄉極貧村體驗一線脫貧攻堅隊工作,并為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籌謀劃策、獻策獻計。

大家一起打掃村委會

隊員們與老人聊家常

看望因病致貧的家庭
為了切實體驗到前線脫貧攻堅隊工作及生活,凱里中心第一批駐村人員來到加勉鄉的第二天,大家早早起了床,決定步行去真由村,大家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一直走了近3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想到平日一線脫貧攻堅隊員和村里上學的孩子經常要走這么長的路,可想象是多么的辛苦啊!來到真由村,“我們該做些什么呢”?大家問道。“你們先看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今天主要先帶你們了解下村里的情況”,集團公司前線脫貧攻堅隊員回答道。大家想了想反正來了就先做些事唄,到處走了走,大家看見村委會有些凌亂,便想到不如就從小事先做起吧!大家立刻擼起衣袖,提著掃把,一會兒的功夫就把整個真由村村委會環境煥然一新。“真由村村委會現有的設施設備大部分都是高速集團營運中心在開展幫扶工作中支助的,以前這里幾乎什么也沒有,看上去就一座空空的房子,村支委開會時都沒有一張像樣的辦公桌”,真由村二組組長為大家介紹道。
為深入了解真由村極貧戶家庭,大家在真由村二組組長的帶領下,走訪看望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去的時候,大家通過自助籌錢,為孤寡老人購買了一些生活用品。走進老人家中,大家看見老人住宿的地方又是臥室又是廚房,屋里的光線根本分不清是白天還是黑夜,此時大家瞬間體會到了城市與農村,富貴與貧窮之間的差距。黑暗的木屋里有一位老人靜靜的坐在火坑邊,手里不時的刨動快要熄滅的火堆,老人對我們的到來感動不已,在交談中頻頻拉著我們的手久久不放開;“因沒有兒女照顧,現在只有我們兩個老人相依為命了,老伴又癱瘓臥病在床,我自己又年老了也無什么勞動能力,有你們經常來看我們,我感動······”,老人說著說著,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在場的人員也是哽咽吞沒,氣氛瞬間被凝固。為緩解氣氛,大家與老人一同坐在火堆邊聊起了家常,讓老人感受一回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另外幾個人便把帶來的東西煮熟后,切成一塊一塊的喂老人吃,這樣的舉動再一次讓老人忍不住流下了感謝的淚水。也許大家覺得這些只是中國傳統美德的舉手之勞,但是對于兩位孤寡的老人來說,這可是他們生活中最想擁有的幸福,兩位老人年歲已高,吃東西的時候只能靠牙齦慢慢咀嚼著,一邊吃一邊時不時用手擦拭眼角的淚花。貧困的老人在生活上真的需要大家的幫助,在離開之前大家再一次自發為老人捐了一些錢,雖然現場捐的錢不多,但也體現出了大家都有著一顆善良的心,用小小的愛心去匯聚大大力量。

癱瘓在床的老人

與老人道別

走向真由村的路上
在駐村的幾天時間里,大家還看望了兩戶因兒童治病致貧的家庭,讓他們感受到高速人對他們的關愛和對他們精神上的支柱。通過幾天的駐村體檢,大家熟悉了極貧村的貧困情況,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扶貧一線攻堅隊員的艱辛。大家將帶著此次極貧村駐村體驗回到工作崗位上,緊緊圍繞極貧村實際情況認真思考,為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出謀劃策、獻策獻計。(陳媛 張學霖 文/陳媛 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