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相關規劃如下:
推進凱里核心城市建設。圍繞“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定位,以建設山江公園市為抓手,加快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游宜業的公園城市。
推進凱里都市圈建設。圍繞“打造黔中經濟區極具競爭力的重要板塊”定位,加快構建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六大體系,加快推進成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
推進黔東片區建設。圍繞“打造貴州東部集群發展創新區”定位,加大力度推進區域規劃、基礎設施、重大產業、資源要素、發展平臺、重大項目“六個一體化”,努力把黔東片區打造成為貴州東部重要增長極。
推進南部片區建設。圍繞“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首選地”定位,共建大交通、共筑大平臺、共育大產業,加快建成潛力大、活力強、動力足的城市組團。
實施“五個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城鎮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以路網、供排水、采暖供熱、地下綜合管廊為重點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基礎設施聯通化。統籌地上地下硬件設施建設,著力解決“交通擁堵”“馬路拉鏈”等各類“城市病”。
實施城鎮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設各類開放場所和公共服務場所。構建以城市公共交通、學校醫院、智慧管理、便民服務、休閑場所等為重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實施城鎮環境容量承載能力提升工程。優化以擴大城鎮人口容量、大氣容量、水容量等為重點的環境容量功能布局,實現城鎮容量和要素配置合理化。
實施城鎮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以產業園區建設促進城鎮空間拓展,打造差異發展、優勢互補的產城互動格局。大力發展城市服務業,提高城鎮就業能力。實施城鎮文化競爭能力提升工程。在城鎮規劃建設中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建設一批文化長廊、特色街區和博物館等標志性建筑,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城市文化名片。
抓好特色鎮村建設。打造特色小鎮。加快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鎮,因地制宜發展一批產業特而專、形態小而美、功能聚而攏、機制新而活的產業小鎮。新增萬人小鎮、億元財政總收入小鎮、億元農業總產值小鎮、億元旅游總收入小鎮各5個以上。建設美麗鄉村。以創建全國鄉村旅游示范區為目標,深入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實施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促進特色村寨“農文旅”一體化發展。集中力量建設500個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示范點。保護傳統村落。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立法,建立傳統村落保護機制,設立傳統村落保護基金,打造傳統村落保護平臺。建設傳統村落旅游精品景區,創建全國傳統村落整州保護示范區。
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優化縣域經濟布局,夯實發展平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支持凱里沖刺“全國百強縣”,支持鎮遠、天柱、黎平、榕江等縣沖刺“全省經濟強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以上的縣提高到6個以上,其余各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部達到5億元以上,形成一批現代農業、新型工業、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特色經濟強縣。(楊瑞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