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實習記者 王成磊)昨日,全國首屆《關聯課堂》高端論壇暨“S20”成立大會在凱里清華藝友實驗學校舉行。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及領導是: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事業部部長馬學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河北天卉教育集團董事長胡志民;資深媒體人褚清原;黔東南州教育與科技局局長賀代明等各省教育界專家友人和兩位分別來自芬蘭的馬爾庫和丹麥的埃里克森校長。

會議從早上8:10開始,馬學雷、賀代明做了致辭、張力、胡志民、褚清原分別做了報告。
張力主任在報告中特別提到在十三五期間將建立個人學習賬號,也就是說每個人將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學習卡,此卡將記錄你從小到大一切學習成果,這樣一來既方便攜帶也方便就業需求;



胡志民董事長的報告讓我們獲益匪淺,特別是他推存的“5D”高效課堂:大展示、大單元、大讀寫、大數據、大平臺簡稱5D,其內容豐富并具有實用性;


會議進行到11:50,主持人邀請嘉賓上臺觸摸水晶球并由賀代明局長宣布“S20”成立。

當天下午2:30來自芬蘭坦佩雷的馬爾庫校長做了報告;接著是來自丹麥奧德賽的埃里克森校長也做了報告;兩位校長的幽默趣味帶動著全場,使得會場時不時傳來歡笑聲。

馬爾庫在作報告

里克森在作報告
當康健朝專家的出場報告也宣布了整個成立大會接近了尾聲。康健朝對“關聯課堂”做了最后的詮釋。

當前,一些孩子在小學低段就開始厭學。如何解決“初始性厭學”問題?我們非常欣賞一些小學率先推行的“融合課堂”“全課程”實驗,認為非常符合孩子發展的需求,也試圖將這些理念、模式引入學校。但問題立刻顯現:先進的“融合課程”“全課程”教學理念如何應對統一考試?
究竟有沒有既能綻放生命又能贏得考試的課改路徑呢?這就是我們最初提出“關聯課堂”最質樸的原因。
我們研發關聯課堂,其目的就是尋求一種方法,創設符合人性需求的“安全與自由”的學習生態,消融隔閡,讓孩子的學習與其過程中的一切發生關聯,從而讓學習能夠真實地發生,讓孩子的生長煥發出人性光輝。
走進貴州省凱里市清華藝友實驗學校你會發現,孩子們上課時思維高度專注,甚至在課堂情境里出不來,完全沒有“25分鐘”現象(小學一、二年級孩子每節課上到20-25分鐘以后,思想開始游離,甚至離座或打鬧,課堂進入無效狀態)。
關聯課堂是以課程分類學中的融合課程思想為基礎,以主題故事為思維引力,以繪本為直觀載體,以“主動課堂”和“從動課堂”為課堂銜接形態,以“關聯端口”為銜接機遇,以核心素養為人才培養觀,帶動各學科交互式學習的課程與教學模式。
貴州省凱里市清華藝友實驗學校是貴州第一所開展關聯課堂的學校。學校地址:凱里市金山大道72號(原凱里市第十九小學)可乘13路公交車到【上馬石】站下車前行300米右拐直行400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