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用心點亮畬鄉脫貧致富燈
——記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黨代表、麻江縣隆昌小學校長趙華甫
○ 文泉 姚寧

趙華甫給孩子們做課外輔導
麻江縣畬族老百姓一提到趙華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今年48歲的趙華甫,現任麻江縣隆昌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曾于2014年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16年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務工作者稱號,系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黨代表。在脫貧攻堅路上,他不忘初心,立足本職工作,通過智力扶貧、關愛留守兒童、傳承民族文化等具體行動,用心點亮畬鄉群眾脫貧的心燈。

趙華甫再給畬族孩子上課
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
近年來,隆昌小學服務的仙壩、陸堡、隆昌等畬族村寨,老百姓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讀書,成了留守兒童。為照顧好這些特殊的孩子,趙華甫帶領老師們在學校里專門設立了 “留守兒童之家”。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愛心人士幫扶25萬元,為留守學生添置了床、被子、墊棉和洗漱用品等,聯系幫扶單位安裝上電熱水器給學生洗臉、洗澡,讓學生住進溫馨、舒適的寢室。他還在“留守兒童之家”里精心設計了“悄悄話信箱”、“親情電話” 和“親情聊天室”,更好的服務留守兒童,并且安排富有愛心的老師精心呵護他們,對孩子們實行精細化、保姆式、代理家長制管理,讓每個留守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都得到更好的照顧。

趙華甫與留守兒童親切交談
通過努力,2012年該校寄宿制工作被麻江縣教育局評為“先進集體”。2013年12月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被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婦聯評為全省50所重點“留守兒童之家”之一。
愛心呵護貧困兒童健康成長
在工作中,趙華甫最牽掛的是他的貧困學生。多年來,他用愛心呵護著畬鄉貧困兒童健康成長。
他曾教過一個叫小英的貧困女學生,小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從小失去了母親,因家里貧窮,父親不想讓她上學。趙華甫知道這個情況后,多次上門做工作,勸她入學,并將情況向上級部門反映,又到縣婦聯申請“春蕾計劃”資助。在他的幫扶下,小英2013年順利參加高考,以537分的優異成績考上西南大學免費師范專業。小英向趙華甫老師表示:畢業后要當一名老師,向趙老師一樣把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趙華甫還教過一個叫小勇的留守兒童,這個孩子晚上有夢游癥。小勇到學校住校后,在分配寢室的時候,他安排小勇住一樓。在安排床鋪的時候,他安排小勇睡下鋪。特別是晚上,他每天都要小心翼翼觀察他。兩年過去了,小勇在他的關注下順利畢業了,夢游現象也很少發生。
趙華甫就是這樣用心用情用力去關心這些特殊的孩子們,畬鄉的孩子在他的關心下健康成長,正如仙壩村村民王天能所說:“把娃娃送到趙華甫老師這里讀書,我們家長放心”!

趙華甫走訪貧困戶
用心用情幫助家鄉謀發展
麻江縣陸堡村是趙華甫的家鄉,因為滬昆高鐵建設,六堡村12口水井干枯停水,600畝水田無法灌溉。在家鄉的脫貧路上,他用心用情幫助父老鄉親謀發展。在他的建議下,鄉親們調整產業結構,種植旱季作物,發展養殖業和斗牛等,現在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斗牛村。他還建議鄉親們他們組織勞務輸出,成立建筑工程隊。現在六堡村的鋼筋工在廣西南寧的工地上小有名氣,有的還當了小包工頭,當上了小老板。
村里一些婦女不能出遠門打工,他就倡導六堡村成立了保潔公司,將保潔生意做到凱里。現在,村民有收入了,生活也好起來了。

趙華甫到學生家做家訪
竭盡全力傳承畬族文化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趙華甫竭盡全力傳承畬族文化,為畬族群眾在脫貧攻堅中樹立文化自信。
他積極開展畬族文化研究,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近年來,畬族粑槽舞、鳳凰裝等一批畬族優秀文化被列為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批畬族文化傳承人得到上級的重視和支持。他還積極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自編教材供學生學習。2016年底,學校被列為“全省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
他和著名詩人吳琪拉達合著《走進阿孟東家人》一書,2012年4月正式出版,填補了貴州畬族文化研究的空白。他寫的《貴州畬族的社會文化》等文章先后在省內外發表,被譽為研究畬族文化的“土專家”。
他還注重利用民族文化幫助畬族群眾脫貧致富。六堡村是畬族鳳凰裝的傳承村,他組織婦女農閑刺繡,增加收入。在此基礎上,他于2013年6月幫助畬族群眾創辦小微企業畬鄉情韻公司,專門生產銷售畬族服飾,現在實有成效。畬族群眾在他傳承民族文化行動引領下,得到實惠,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為幫助畬族群眾傳播科學文化,他積極在畬族村寨參加掃盲工作,組織畬族群眾學文化。他曾用畬族語言翻譯科普知識,助畬族群眾脫貧致富。他還用畬族語言翻譯十八大報告、為畬族群眾傳遞黨的心聲。
趙華甫雖是一名鄉村教師,但在脫貧攻堅路上,他時刻不忘自己作為一名省黨代表的身份,努力用行動點亮畬鄉群眾脫貧的心燈,實踐一個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