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這是鎮紀委辦公室嗎?我有個問題要向你們反映。”早上,我正在鎮紀委辦公室整理信訪卷宗,一位大約70多歲的老人邊敲門邊說。我連忙走過去攙扶著老人家走進辦公室請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熱茶。
“老人家,有什么問題,請你說說?“我一邊問,心里一邊這樣嘀咕:這位老人有什么問題需要向紀委反映呢,難道是舉報村干部違規違紀問題?
“是這樣的,我叫楊明良,是東門村八組的村民,我們組里面在去年三月份的時候,組集體資金還有2000元,但是現在已換新組長了,我們希望老組長和新組長給群眾清算公布一下。”老人接上茶杯說。
“這個事情,你們有沒有找原來的老組長或者村委會去了解過呢?”我接著問。
“找過老組長,也去找過負責管賬的人,他們說沒有多少錢了,我們不相信,我們就相信紀委,相信你們能給我們搞清楚的“老人堅定地說,”我認識你,去年二組的問題也是你們去解決的嘛。”
“你們老組長是黨員嗎,原來管賬的人是黨員嗎?”“都不是”“老人家,他們不是黨員,不是我們紀委的監察對象,不好辦呢。“我面露難色對老人說。
“小夏,我不懂你說的什么監察對象,我只相信你們能為群眾作主,現在老百姓對紀委的期待可高啊。”他察覺到我犯難的表情,吐露出了心聲。
原本想準備好了一堆理由婉轉地“打發”他,卻被他一番樸實卻又厚重的話給堵了回來,頓感愧意。思忖再三,我告知他可以為他們先去核實并協調解決。對于這樣的答復,從老人臉上泛出的笑容,不難看出,他顯得很滿意。
老人離開后,我和同事馬上到村組去調查核實。我們拿著存折逐一核對單據和取款時間,發現有一筆取款沒有單據。據他們回憶說,是當時有戶人家老人去世,家庭困難,拿去慰問了,當時有村民代表參加的。我們找到當事人核對,然后又給他們做好帳,并請他們召開群眾會議公布情況……
“小夏,謝謝你們幫助群眾把疑惑解決了,他們已召開會議公布了,我們都清楚了。“下午五時許,老人再次到我的辦公室。我連忙迎上去說:”辦理的結果,你們群眾滿意不滿意呢?“老人笑呵呵地說:”滿意,滿意,就相信你們能為群眾作主的嘛!“
“就相信你們能為群眾作主”,雖然老人離開了辦公室,但他這句話卻讓我久久未能平靜。的確,對于紀檢人來說,面對可能不在職責范圍的訴求,只要站在群眾利益角度上思考問題,就不會感覺是“身外之事”,總能找到與自身職責相符、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這個點可能會很小,但對心懷期待與信任的民眾而言,卻是一方廣袤的天空。(夏顯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