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一則“小學一年級作文《我的爸爸是快遞員》”的微信在朋友圈瘋轉,看哭了我省萬余名快遞員!大家忍不住詢問,這作文字跡工整、思路清晰、心思細膩,真的是一年級小朋友寫的嗎?這個“于子軒”真的是佳木斯市友誼小學的學生么?
7日,記者多方打聽,終于聯系到了于子軒做快遞員的爸爸于濤和媽媽蘇玉蘭,以及他的老師孫洪杰,證實了“于子軒”的身份,也還原了撰寫這篇作文的前因后果,并從諸多生活細節中得知,原來于子軒小朋友不但聰明乖巧,學習優秀,生活中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小暖男”。
替爸爸完成“作業” 一年級小孩寫下600字作文
11月30日,公眾號“快遞小喬”轉發中國郵政快遞報的一則微信,微信里只有兩張圖片,是寫了滿滿兩頁共600字的一篇小學生作文,作文的標題空白處寫有“友誼小學一年一班于子軒”字樣,該帖子里眾多從事快遞員工作的父母們留言:“含淚看完作文”“我也是快遞員,子軒太棒了”等等,大家紛紛表示孩子說出了每一個做快遞員的父母的心聲:“我們忙著工作,欠孩子太多!”
說起這篇作文,于子軒的爸爸于濤滿滿地都是驕傲:“有時候農忙,家里老人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我就把于子軒帶到快遞公司和我一起上班。同事們都認識他,大家都夸子軒懂事,也都知道他愛學習,所以公司領導就把征集快遞員家屬稿件的任務交給了我,說讓我兒子寫一點兒關于快遞員爸爸生活和感受的作文,沒想到回家和他一說,他就答應了。”
“雖然有很多字他不會寫,但是子軒的思路清晰,作文里想念我、描寫我的話都是他自己想的,我只是在旁邊提醒并教他寫一寫不會的字。”于濤回憶說,他沒想到兒子能寫得這么好,“這孩子平時話不多,很安靜,可是張嘴就說大人話,我那天看著他寫完的作文,眼淚一直在眼圈里打轉……”
為見工作繁忙的父母 曾讓奶奶凌晨叫他起床
于子軒今年6周歲,家住佳木斯市沿江鄉黑通村。他的爸爸在佳木斯市申通快遞分揀中心工作3年多了,媽媽蘇玉蘭原來一直在較遠的縣城從事美容行業,回家機會并不多。從小到大,小子軒大多數時間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在家生活。今年,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和丈夫,蘇玉蘭辭掉了縣城的工作,回到村里和于濤一起去快遞公司上班,但是夫妻倆每天凌晨三點便要出門去分揀快件,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家,到家時小子軒都已經睡著了,所以他們一家三口待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
“特別忙的時候,子軒整月都見不到我們”;“不忙的時候,一個月能串休兩天”,這是子軒一家三口難得的“長期”共處時間。蘇玉蘭說,每當那個時候,一眼就能看出子軒特別開心。
記者想要一張于子軒一家三口的合影,蘇玉蘭翻遍了自己的手機相冊才想起來,原來六年里,一家三口竟一張合影都沒照過。“如果不是這次接受采訪,我倆都請假提早回了一趟家拍照,恐怕還要繼續留遺憾呢。”蘇玉蘭說。
蘇玉蘭覺得,孩子那篇《我的爸爸是快遞員》寫得好,其實就是真情流露。“子軒特別依戀爸爸,只要幾天看不到爸爸,就會要求奶奶第二天凌晨三點叫他起床,好能在我們上班前看看爸爸。有一次,奶奶心疼他,沒有提前叫醒他,子軒醒來見爸爸和我都去上班了,一人趴在被窩里哭了很長時間。若是趕上爸爸出差培訓多日不能回家,子軒每天都會去村口等爸爸,看不到爸爸就難過得不說話。”
乖巧懂事的“小暖男” 一句話感動得爸爸流眼淚
在媽媽眼中,子軒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雖說性格有點兒內向,但是說話、做事,總是讓父母和家人覺得心里暖暖的。
“子軒從小很體貼。大概也就四五歲時,他早上起得早,每次我從縣城回家看他,見我早上還沒睡醒,他都不吵不鬧,悄悄起床自己去奶奶房間玩。有時,臨走前,還會仔細地給我掖一下被角,我當時幸福得都想哭。”“爺爺有心臟病、奶奶身體有殘疾,子軒總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每次姑姑來家里做客,吃飯前他都會主動給姑姑晾一杯溫水”,“別看只有6周歲,還是個小孩,他卻從不和表弟、表妹爭搶吵架”……說起兒子,蘇玉蘭有說不完的小故事。她說,子軒也許是受奶奶的影響,奶奶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雖說一只手殘疾,但是仍然考上了大學,曾經是一名教師,兒子平時都是奶奶照顧,所以性格非常沉穩,而且很懂禮貌,也知道感恩。
“每次我下班回來稍早些,如果子軒還沒睡覺,都會迎上來忙前忙后,給我拿鞋、掛衣服。”說到兒子,爸爸于濤也是一臉幸福。他說,子軒的懂禮貌在村里都是出名的,有時候懂事得都讓人心疼。有一次,兒子說了一句話,把他感動得都掉眼淚了。“那天我下班回家,樣子明顯有些疲憊,子軒見了,抱住我的腿說:‘爸爸,你工作這么辛苦,都是為了我,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報答你們!’突然聽到兒子這么說,我感覺自己眼睛都濕了,當時心里就想,即使累斷了腿也要把孩子培養成人!”
老師眼中“充滿愛的孩子”“相信他能寫出那樣的作文”
在學校老師眼中,子軒也是一個十足的“陽光暖男”。
聽說他的一篇600字的作文《我的爸爸是快遞員》走紅朋友圈,佳木斯市友誼小學一年一班班主任孫洪杰老師并沒有太多的意外,“我相信子軒確實能寫出那篇作文!在學校他是一個特別懂事、獨立的孩子。在班級人緣很好,同學們都喜歡他。學習成績也很好,作業寫得很工整,上課也很專心、認真,看圖寫話寫得非常有條理性和邏輯性……”孫洪杰老師說,雖然很少見到子軒的父母,但從孩子的言行舉止可以感覺到,他的家庭氛圍一定很融洽。
讓孫洪杰老師印象最深的是子軒特別能吃苦,全班43名同學中,他家離學校最遠,可卻每天最早到校。“學校規定7:30孩子們入校,我會提前半小時就到班級整理教室,可是子軒每天早上都在班級門口等我,見到我就笑瞇瞇地說‘老師好’,你想十多公里的路,這孩子怕遲到得多早就從家出門了啊!可是子軒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苦和累,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心里充滿愛的孩子!”(孫海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