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這是我國首個在殘疾預防領域的國家級規劃,有助于應對我國社會當前面臨的健康挑戰。”中國殘聯有關負責人說,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遺傳性、先天性殘疾尚未有效控制;慢性病、精神障礙、意外傷害等導致殘疾的風險又在顯著增加。同時,我國殘疾預防工作體系尚不健全,殘疾預防公共服務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公眾參與能力仍待提高。
針對這些問題,《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婚前醫學檢查,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做好產前篩查和診斷。同時,普遍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新生兒及兒童殘疾篩查率達85%以上,干預率達80%以上,并逐步擴大疾病篩查病種和范圍;全面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繼續將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致殘性傳染病的疫苗接種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適時調整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種類。有效控制地方性疾病,加強慢性病防治和精神疾病防治。
《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以及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等,以減少傷害致殘。同時,《行動計劃》還對殘疾人康復進行了部署。
根據《行動計劃》,我國將推進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試點,加強對殘疾預防基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建立統一的殘疾報告制度,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提升殘疾預防大數據利用能力,及時掌握殘疾發生的特點特征和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
有調查顯示,后天性因素是目前中國人的主要致殘因素,而在后天獲得性殘疾中,非傳染性疾病致殘率最高。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利用現有技術可以使至少50%的殘疾得以控制或者使其延遲發生。(記者施雨岑、吳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