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鉆石婚慶,不收禮金
今年8月18日,是黎平縣羅時寧、鄧吉英老夫婦60周年鉆石婚紀念日。在歐斯頓酒店,身著喜慶唐裝的兩位老人手挽著手緩緩走向慶典臺時,200多位親朋好友報以長久熱烈的掌聲。羅時寧老人摸出早準備好的鉆戒,激動地為相愛了60年的老伴戴上。
為什么要辦這樣一場慶典?鄧吉英老人說:“因為,它不同于生日祝壽年年都有,鉆石婚六十年才有這一次,我想,也許在婚姻與家庭建設方面能發揮點正能量。”
她告訴記者:“這次慶典前,我們告知親友,我們兩個都是老共產黨員,必須遵守黨的有關政策規定,一概不收禮金、禮品……”
回憶起當年結婚,鄧吉英老人說,婚事非常簡單,既沒有彩禮和嫁妝,更沒有結婚照,婚禮是在黎平縣糧食局的一個天井舉行的。參加婚禮的朋友在一段紅綢子上簽名,吃吃喜糖,婚禮一會兒結束了。新房是一間約10平方米的木房子,里面沒有一件新家具,被子兩人湊合起來,各人帶上自己用過的舊箱子裝衣服,就這樣簡簡單單地算是結婚了。
鉆石婚姻的“幸福密碼”
記者了解到,羅時寧和鄧吉英老人是黎平縣最早的縣政協委員。羅時寧是1951年黎平解放時第一批走進黎平的政府工作人員,退休前任黎平縣廣播電視局局長。鄧吉英從事教育工作,在擔任城關一小黨支部書記、校長期間,因成績突出,曾先后獲得省、州、縣的“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我老伴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我們常常有爭論,但從不生氣,寬容忍讓,以理服人,因此總是能和睦相處。”在接受采訪時,鄧吉英動情地說。
鄧吉英告訴記者:“老伴年輕的時候比較勤快,又多才多藝,學會做木工,利用休息時間自己打衣柜、桌椅,還會縫紉,孩子小時候的衣服都是他自己縫縫補補。除此,他還買了一套理發工具,自己為孩子們理發。凡是家里重的、難的活都是他干,我則負責買菜、做飯、洗衣等這類的事。另外,我們在習慣上互相適應,對生活要求不高,容易滿足,在精神上互相慰藉。”
談及“愛情保鮮”,羅時寧老人的體會是:寬容、理解、忍讓、體貼。
鄧吉英老人則具體地歸納了她的八點“秘笈”:一是夫妻之間,要互相信任,這是鞏固感情的基礎,家中最容易引起糾紛的就是猜疑;二是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要互敬互諒,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不要在語言和行動上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三是工作上互相支持,讓對方全力以赴地搞好本職工作;四是經濟公開,統一管理,收支有賬;五是家庭事務共同承擔,各盡所能,取長補短;六是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互相適應,互不干涉;七是生活上互相關心、體貼、照顧,特別是步入老年期,體弱多病,更需要互相扶養;八是在感情上以真愛為基礎,保持一顆平常心。(蔣興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