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2016年4月27日,貴州電視臺公共頻道百姓關注欄目組來到高屯街道八舟社區跟蹤報道“有牛”紫米精準扶貧項目,欄目組一行對貴州復古牛耕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正熙進行了采訪,并在錄制節目時親自品嘗了清香可口的“有牛”紫米。
“有牛”紫米又稱為“藥谷”,相對普通大米米粒較為細長,呈天然堿性,蒸煮之后異香撲鼻,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紫米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中醫認為,紫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紫米之所以呈紫色,是因為紫米中富含大量的花青素,而花青素是純天然的抗衰老營養補充劑,是當今人類發現最有效的抗氧化劑,在歐洲甚至被稱為“口服的皮膚化妝品”。
“有牛”紫米原產于貴州省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獨家寨,楊正熙作為調查收集地方瀕危農業物種的科技特派員,在偶然中發現了這一珍貴品種。為了推廣清香可口、養顏健體的紫米,楊正熙幾經輾轉成立了貴州復古牛耕農業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采用預付增收保證金的形式鼓勵山區貧困農戶種植紫米,并讓農戶按照“耕牛種植,牛糞作肥,放養魚鴨除病蟲害”的復古生態種養模式,待稻谷成熟后合作社按照訂單價格回收。不僅確保了“有牛”紫米天然無污染的生態種植環境,又使農戶能夠通過耕種養殖增收。高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有牛”紫米產業發展狀況,搭建“黨建+合作社+電子商務”發展平臺,助推“有牛”紫米產業發展。目前“有牛”米的種植產地遍布高屯、巖洞等地,帶動865戶貧困農戶種植紫米,實現年產40余萬斤,真正實現跨區域帶富致富,精準扶貧卓有成效。
2015年春節期間,李克強總理到黎平縣調研考察農貿市場時看到“有牛米”在市場內銷售,問起“為什么叫‘有牛米’?”楊正熙答道:“因為這是古老品種,古法耕作,牛糞肥田,比有機米耕牛的米,所以叫‘有牛米’。”
貴州電視臺公共頻道百姓關注欄目組對楊正熙的事跡非常感興趣,于是專程來到高屯街道八舟社區進行采訪報道,相關節目將在貴州電視臺公共頻道百姓關注欄目播出。(高健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