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私家車能否做專車?上海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是符合經營車的條件,買保險、納稅、納入政府和平臺的管理,不管是不是私家車都可以加入。
專家及業者認為,專車這個新生事物該如何管理,上海做了有益嘗試,它努力劃分政府與市場邊界,從管車輛向管平臺轉變,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對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元出行需求、激發市場活力乃至對各地落實“互聯網 ”行動計劃具有示范意義。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資質許可,也就是俗稱的專車牌照,標志著上海即將成為全國首個落地試點專車運營管理模式的城市。
上海和滴滴攜手邁出的這一步,是地方性專車法規邁出的破冰第一步。這對全國層面網絡約租車管理辦法的出臺也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擁抱共享經濟,上海嘗試專車合法化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此前表示,上海市對于專車的態度一貫是鼓勵創新,但底線是依法合規,司機、車輛、平臺都要有所規范。首先,要承認目前確實對專車有需求這個現實;第二,不管用何種方式,專車一定要處于受控狀態;第三,現在必須用一種“互聯網 ”的思維方式,去考慮這種新的業態,而不能一直用傳統的方式去考慮,“如果上海能把這條路走出來,對全國都是有示范性的。”
而在8日同時舉行的“約租車模式上海創新與實踐——共享經濟下的城市交通創新”論壇上,孫建平更是表示,今天上海市在做的是一個開拓性和非常創新的事情。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是世界性的難題,研究探索約租車服務,就是為了順應潮流,走出一條解堵、緩堵新路徑。“交通領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互聯網的深刻影響。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順勢而為,積極探索互聯網與交通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積極探索具有上海特點的約租車發展模式。可以說,這一探索和創新,既是落實國家‘互聯網 ’行動計劃、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要求,也是回應行業企業呼吁、滿足市民群眾多層次多模式出行需求的重要舉措。”
孫建平此話也意味著上海市成為國內首個公開表態要支持專車的地區,這將為全國性的專車合法化先打開了一道口子。
滴滴快的CEO程維表示,通過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這一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是政府主動擁抱“共享經濟”的范例,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對全國各地落實“互聯網 ”行動計劃具有示范意義。上海市政府此舉也是經濟新常態下,深化改革、科學劃分政府與市場邊界的創新之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更是將上海市此舉和“當年杭州支持阿里巴巴”相媲美,認為此舉為政府保護先進生產力樹立了典范。他認為,共享經濟與專車新業態代表未來發展潮流。
私家車納入政府和平臺管理可做專車
在頒發許可的同時,上海試點方案對平臺方、車輛、司機規定了準入條件。據悉,對平臺方要求除了具備企業相關資格和所在地的服務能力外,還需獲得互聯網業務資質和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平臺數據庫接入監管平臺,注冊服務器設置在中國大陸境內等;而車輛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后獲取道路運輸證,司機也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后獲取從業資格上崗證。
對于私家車能否進入專車平臺,之前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不少地方的交通執法部門把私家車當作“黑車”來打擊。而這次上海的試點方案就有所創新和突破。
“按現有的法規,私家車肯定不能進來,但如果私家車具備了經營車的條件,你說可不可以呢?”孫建平說,車輛屬性問題應該換一種思路,只要其符合車的經營條件——第一是車輛保險,因為是經營車,這個保險要比現有出租車的保險考慮更全一點,主要保證乘客的安全;第二是依法納稅,類似于對車的要求,也包括人員的要求。
孫建平認為,只要是符合經營車的條件,不管是不是私家車都可以加入專車平臺。“它可以早上是私家車,晚上是經營車,符合經營車條件了,必須買保險,必須依法納稅,納入政府和平臺的管理,這和出租車管理又有什么區別呢?”這意味著,私家車加入專車平臺,不一定要改變車輛屬性。
滴滴快的方面透露,將盡快給符合條件的車輛和司機頒發相應資質。據了解,平臺將統一購買營運性的交通事故強制責任險和第三方承運人責任險,承運人責任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每車最多能提供600萬的保額。司機方面,約租車公司對其年齡、駕齡、過往駕駛記錄等設置明確的準入條件,建立培訓制度;服務方面,約租車公司對接入平臺的車輛和司機,進行嚴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務規范,設置乘客投訴渠道,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認為,專車平臺與車輛應該是一種提供服務與租用服務的關系,這與淘寶平臺與其大小電商的關系相同。上海此舉是“政府管平臺,平臺管車輛”,這是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治理模式,網絡專車租用平臺的信息服務并接受管理,而平臺則代表網絡專車向公眾和政府負責。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認為,專車這個新生事物該如何管理,上海做了有益的嘗試,它努力劃分政府與市場邊界,具體做法是從管車輛向管平臺轉變,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專車平臺有望做大做強,而廣大乘客也將能享受網絡效應帶來的便利。
專車是出租車的補充,需求呼喚多元化供給
專車應不應該合法化?這是一個自打專車“問世”以來,就一直在不斷討論的話題。不可否認,專車的火爆和受老百姓歡迎程度就已經說明了其市場需求。如此龐大的群體,如果能進行合法性引導,意義是巨大的。
程維介紹說,目前全國每天有相當多的人打不到車,出行市場供不應求。滴滴快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上海“滴滴打車”出租車平臺上的平均日應答率只有50%出頭,也就是說老百姓有近一半的打出租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就全國來說,滴滴快的平臺出租車訂單每天約300萬單,專車訂單超過300萬單,相比國內每天3800萬人次出租出行頻次、8億人次用車出行來說,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孫建平表示,地鐵、公交、出租車、約租車、租賃車,要共同發展,合理規劃,要達到整個交通系統的平衡。約租車、租賃車作為公共交通和巡游出租車的補充,也是市民的一種多元化選擇。政府要通過精細管理,依規治理,科學梳理,讓各種交通方式錯位協同發展,各歸其位、各顯其能、發揮其應有作用,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
程維表示,滴滴快的希望在一個平臺上提供包括出租車、專車、順風車、巴士等各種交通工具讓用戶選擇,滿足他們的出行需求。專車不但不會“消滅”出租車,還會推動出租行業的進步。滴滴快的相信建設性創新更適合中國,他們更愿意采取“漸進式改革”的方式,最大程度尊重歷史、平衡各方利益。
正如程維所言,在過去一段時間,滴滴快的同樣也在和包括出租車公司在內的各方嘗試摸索,通過市場化和互聯網的手段幫助出租車提高效率和收入。比如滴滴快的和上海共建試點的海鷗服務社,通過提供服務來管理出租車司機,平衡各方面利益,取消“份子錢”,以及通過系統派送訂單,幫助出租車司機提升運營效率,提高收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