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指控:貪污巨額公款
現年49歲的楊某于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間,擔任密云縣某鎮政府財政科科長、副鎮長。在任職期間,楊某負責招商引資及向相關企業支付返稅款工作,利用職務便利,楊某在向某房地產公司等單位支付返稅款過程中,單獨或伙同盧某,采取私刻企業財務專用章、自行填寫收據等手段,貪污公款815萬余元。
與此同時,楊某還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間,將該鎮主管的納稅企業某房地產公司的部分稅款轉到另一鎮鎮政府,以支付公司返稅款的名義,貪污公款241萬余元。
另一被告人盧某,被指控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間,伙同楊某,采用向鎮政府虛報返稅款比例的手段,以支付房地產公司返稅款的名義,貪污公款189萬余元。
檢方認為,楊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單獨或伙同他人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數額特別巨大。盧某無視國家法律,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二被告人的行為均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應當以貪污罪追究二人的刑事責任。
手段:利用返稅空子
庭審中,楊某對檢方指控其犯貪污罪沒有異議。而盧某則辯稱,自己拿的只是公司的錢,不是國家的錢,不構成貪污罪。
據了解,楊某擔任鎮政府財政科科長多年,一直負責招商引資工作。據楊某供述,與鎮里合作的幾家公司會定時返還稅款,每當此時他便會與企業負責人商量返還比例,然后他再將比例報給鎮里領導。但其兩次所報比例并不相同,中間的差額就落入了自己手中。自2006年開始,楊某陸續與包括盧某所在的幾家公司,采用這種手段貪污公款815萬余元。
2010年,另一鎮因財政稅收任務完不成,該鎮的財政科科長便拜托楊某招商引稅。楊某便將某公司的部分稅款轉到乙鎮人民政府,并以支付公司返稅款的名義,又貪污了該鎮的公款241萬余元。
與楊某一同受審的盧某是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因楊某負責退稅款,所以二人相識。據盧某交代,2010年,因公司有一筆大額所得稅需要繳納,盧某便聯系到楊某,希望可以從中“獲利”。
兩人商量后,決定楊某向鎮里和財政局提出將12%的稅點返還給企業,可楊某跟企業所說的返稅比例則是5%。在楊某拿到錢后,盧某從中獲取了高達189萬余元的好處費。
案發前,楊某退繳贓款132.6萬元,盧某則將全部贓款退繳。
判決:因貪污罪獲刑
法院經審理認為,楊某作為鎮上政府財政科科長和副鎮長,調度、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及完成鎮黨委、政府交辦的任務屬其分內職責,而楊某利用上述職務便利,欺上瞞下,從中牟取私利。盧某提出其拿的是公司的錢,而非國家財產,法院根據楊某、盧某的供述、相關證人的證言及銀行憑證等證據,涉案款項均出自鎮政府的公款賬戶,在未流轉至對應企業賬戶之前,仍具有公有性質,盧某提議要返稅款,利用楊某的職務便利,從中截留公款,行為符合貪污罪共犯的構成要件,故盧某辯解不能成立,法院未予采納。
最終,法院判決楊某、盧某犯有貪污罪,二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3年與有期徒刑6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