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獲悉,今年本市開建的3號線、7號線東延、12號線、17號線、19號線一期和新機場線將形成“三橫三縱”,預計都將在2020年底前完工。其中,17號線和19號線定位為“地鐵快線”,以100公里以上的最高時速,2公里以上的平均站間距讓市民乘地鐵出行更高效。目前,地鐵3號線、12號線和17號線已經完成總體設計,正進行初步設計;地鐵19號線、新機場線和7號線東延則還處在設計招標階段。
此外,據央視報道,北京地鐵將直通河北。其中,6號線通至燕郊、大興線通至固安、房山線通至涿州。
兩條地鐵快線時速將突破100公里
今年本市6條計劃新開工的線路中,17號和19號線均為地鐵快線,相比現在本市地鐵大多80公里的最高時速,17號線和19號線時速將突破100公里,以往1公里的站間距也被延長到2至2.5公里。目前,兩條地鐵快線的初步走向和站點已基本確定。19號線一期均是南北縱向。
其中,17號線北起昌平未來科技城,南至亦莊新城站前區,全長49.7公里,也是今年6條計劃新開工線路中最長的。這條南北干線共設10座換乘站,可在望京西站換乘地鐵13號線和15號線,在太陽宮站換乘地鐵10號線,在東大橋站換乘6號線,在永安里換乘1號線,在廣渠門外站換乘7號線,在十里河站換乘10號線和14號線,在次渠站換乘亦莊線,其他3個換乘站則為規劃中的線路預留換乘條件。
19號線一期工程南起新宮,北至牡丹園,沿線經過積水潭、平安里、金融街、牛街、右安門外、草橋、新發地、新宮等地區。線路全長22.4公里,共設站9座,7座是換乘站,分別可以在牡丹園站、積水潭站、平安里站、右安門外站和草橋站實現與既有的地鐵10號線、2號線、6號線、14號線和10號線實現換乘。一期工程之后,19號線還有望繼續向南北延伸。
兩條地鐵快線穿越中心城區
這兩條快線均穿越北京城最繁忙的地區,巨大的客流將通過地鐵快線迅速疏散。地鐵17號線串聯著城市東部重要發展區域及居住社區,開通后能緩解5號線沿線、特別是天通苑地區早晚高峰的壓力。今后,北苑地區、望京西部地區、太陽宮地區、廣渠門外、潘家園地區等城市重點居住區出行會更便利。
地鐵19號線一期則更多服務城市西部地區,途經牡丹園、積水潭、平安里、金融街、牛街、右安門外、草橋、新發地、新宮。同時,由于19號線與新機場線在南端采用上下疊落共路的方式敷設,因此19號線還能為新機場線收集沿線客流。
目前,地鐵3號線、12號線和17號線已經完成總體設計,正進行初步設計;地鐵19號線、新機場線和7號線東延則還處在設計招標階段。這兩條地鐵快線建成后,北京軌道交通系統層次將更加清晰:在地鐵1號線等多條普通地鐵的基礎上,增加“大站快車”的市域快線,還有像S2線這樣的中低運量線路,未來還會增加郊區鐵路線。
本市三條地鐵將通至河北
統計顯示,河北三河市燕郊60萬常住人口中有30萬人在北京工作,每天往返兩地的通勤讓京通快速路“苦不堪言”。在公共交通方面,盡管公交車從2005年的3條線路增加到現在的11條線路,但全天高達12萬人次左右的客運量,仍然處于超負荷狀態。
目前,北京正在打通平行于京通快速路的另外一條進京道路—西起朝陽區和通州區交界處、東至北京市市界的徐尹路,今年年底完工通車。年內還將開工建設京秦高速,力爭2017年開通。同時,北京地鐵確定直通河北燕郊、固安、涿州,其中6號線通至河北燕郊、大興線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線通至河北涿州。
剛剛獲得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京津冀發展重要的是交通的互聯互通,不遠的將來,京津冀有望形成一小時都市生活圈。
鏈接
其他今年即將開工線路
7號線:東延有望“握手”八通線
年底7號線東延工程將開工。西起焦化廠站,東至通州環球影城,線路從焦化廠站向東南延伸,經豆各莊區域,沿萬通路、萬盛南街敷設。線路全長17.2公里,共設置車站7座,其中換乘站兩座,但都是交匯尚處規劃階段的線路。
12號線:填補北三環軌道交通空白
年底開工的12號線貫通東西,填補北三環的軌道交通空白,也是今年開工線中第二條途經東壩地區的地鐵。初步規劃顯示,地鐵12號線西起四季青,東至東壩北區,21座車站中,有三分之二屬于換乘車站,大部分都處在繁華地段。開通后,這也會成為地鐵中換乘密度最高的線路之一。
新機場線:草橋站可辦理登機
新機場線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站快車”。全線采用140公里/小時的高速列車,這將成為國內首例。這也意味著,未來新機場線開通后將實現半小時到達。草橋站將具備值機功能,乘客可以在此辦理登機和行李托運業務。
3號線:東四十條“站中站”將揭面紗
在最新版的規劃中,經歷半個世紀變遷的3號線已變了模樣,西起海淀區田村,東至東壩北區。而今年年底,3號線將開工一期工程,起點就處在“東四十條站”。制圖/楊亙
作者:董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