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王忠國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目前在軌運行衛星有110余顆,“衛星都是現成的,只要結合需求,就可以架設起‘天基絲路’”。
王忠國介紹,110余顆在軌衛星主要包括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三方面。其中,通信衛星和遙感衛星已實現全球覆蓋。最新發射的第17顆北斗衛星,即北斗系統全球組網首發星,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行向全球拓展。
根據此前報道,中國計劃在未來發射約120顆衛星,其中包括通信衛星20顆左右、遙感衛星70顆左右、導航衛星30顆左右。中國衛星在軌運行總量將在2015年超越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二。
如何開發衛星服務備受外界關注。2014年,一批航天界的企業、機構、學者組成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旨在推動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出“天基絲路”構想,即通過在軌衛星觀測地球,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提供信息保障。
王忠國說,“天基絲路”包括由數十顆衛星組成的廣覆蓋、大容量通信衛星體系,數十顆衛星組成的若干虛擬遙感衛星星座及地面配套設施,還將推動各大導航系統間實現兼容與互操作,合作建設天基、地基導航增強系統。建成后,將為“一帶一路”覆蓋區域提供精度更高、質量更好的衛星導航服務,并對陸地、海洋、大氣、環境等多種要素進行長期穩定綜合觀測。
“‘天基絲路’在技術上沒有問題,關鍵是在于沿線國家及地區的需求。我們現在需要和相關國家及地區的企業、機構接洽,了解現實需求,再根據需求接通衛星服務。”他說,目前已與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開展衛星及地面接收站合作項目洽談。
作者: 張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