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因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廣泛使用而產生的“白色垃圾”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中國早在2008年6月起,就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限塑令”,規定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等內容,限令實施以來,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和丟棄量雖然有所減少,但受替代品和民眾消費習慣等多重因素作用,使得限令效果未盡人意。
吉林省正式啟動的“禁塑令”被視為早前“限塑令”的升級版。按照規定,在吉林省范圍內,禁止在商品銷售、商品服務活動中向消費者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及塑料餐具,違者將處1000元到3萬元人民幣不等罰款。
記者1月1日在長春市亞泰大街上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入口和收銀區都已貼出通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購物袋,請自備購物袋,本店有償提供無紡布購物袋。
記者發現,正值消費高峰期,超市人頭攢動。多數消費者已經自帶購物袋,但仍有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因超市不提供購物袋而“措手不及”。
事實上,對于該“禁塑令”,早在施行的一個月前就有環保人士向當地市民免費發放布袋,推廣環保理念,為“禁塑令”預熱。
采訪中記者也發現,有許多市民對于“禁塑令”的效果持懷疑態度。對此,吉林省官方表示,將加大宣傳和督查力度,并加快推進塑料替代品的相關項目建設進程,解決好市場流通的產需銜接與監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