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者獲悉,黔東南州順利完成各項指標,已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分別在經濟增量、交通建設、城鎮化帶動、產業發展、群眾生活等五大方面實現了“大跨越”、“大提速”,多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國30個自治州前列。
藍莓上市時節,家住下司古鎮花橋村的農民劉應橋挑著一筐藍莓乘坐17路公交車,來到凱里市區出售,中午即能回家趕農活。劉應橋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大凱里讓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見的好處,現在交通上方便得多,自己種植的農產品銷路也不愁了。”這一切便是源于黔東南州大膽地提出以同城化建設推動城鎮化這一重大舉措。凱麻同城化發展,堪稱黔東南州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范例。
如何推進城鎮化?黔東南的破題之筆就是:以凱麻同城化建設為推手,把凱里打造成為黔東經濟增長極和貴州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同樣,在凱里經濟開發區開元大道130號,如果兩年多前,有人指著眼前的一座座山包包告訴你,這里將走出一家在電子信息行業走在全國前列的高新技術企業,你一定難以置信。而兩年后的今天,原有的荒山坡已沒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貴州省首家獲得國家工信部認定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貴州中科漢天下電子有限公司。這里推出的國內首款2G CMOS PA芯片目前在全球手機市場占有率超過50%,穩居世界第一,成為中興、TCL以及三星等知名手機廠商穩定的PA芯片供應商。
一個城鎮化帶來的真切變化,一個電子新秀引來的“雁陣效應”,這僅僅是黔東南州順利實現“十二五”目標,讓苗鄉侗寨呈現出發展速度快、城鄉面貌變化大、民生改善最為顯著的鮮活例證和精彩縮影。
“十二五”以來,黔東南州在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中央和省委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國發2號文件的春風沐浴下,立足主基調、主戰略,堅持實施“工業強州、城鎮帶州、旅游活州”發展路子不動搖,把改革開放作為后發趕超的關鍵一招,發揚敢于突破、敢闖新路、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極大地提振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一到貴州工作,第一站就到黔東南州指導工作,并先后7次深入苗鄉侗寨貧困山區訪貧問苦,為黔東南生態文明示范州建設、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發展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平臺、制定了政策,為省長聯系點丹寨縣工業發展、精準扶貧、特色小城鎮建設把脈指導、現場辦公、給力支持,使省長聯系點丹寨縣從此實現了歷史性大跨越。
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目標,黔東南州的主要成就體現在經濟增量、交通建設、城鎮化帶動、產業發展、群眾生活等五大方面實現了“大跨越”、“大提速”,多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國30個自治州前列。
——經濟增量實現大跨越。2014年,我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10年270余億元增加到1300余億元,增長了三倍多。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300余億元增加到700余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8000余元增加到20000余元,均增長了一倍多,生產總值從全國30個自治州第13位前移到第10位,平均增速居全國30個自治州第4位,“十二五”的4年相當于過去的50年。財政總收入由2014年40余億元增加到2014年130余億元,增長了兩倍多,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26余億元增加到93余億元,增長了兩倍多,在全國30個自治州中平均增速位居第一。
——交通建設實現大跨越。貴廣高鐵、滬昆高鐵相繼建成通車,高速鐵路通車里程達280.8公里,占全省的48 %,我州迎來高鐵時代。黎平機場和凱里機場已經通航,我州是全國同時有兩條高鐵、兩個機場的兩個市州之一。到年底,黔東南州將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速通車里程達814公里,占全省的20%。實施都柳江航電樞紐工程,填補了全省航電一體化工程的空白。
——城鎮化發展實現大跨越。深入實施“十城百鎮千村”計劃,加快推進凱麻同城化、黔東一體化、黎從錦一體化建設,全州城鎮化率由2010年26.4%提高到2014年35%。“十二五”期間,凱里市城區面積由2010年34平方公里擴大到2014年69平方公里,擴大了一倍;凱里市城市首位度名列全省前茅,充分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
——產業發展實現大跨越。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發展,成功打造了雷山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城、施秉云臺山、黎平肇興侗寨、雷山縣城、劍河縣城等6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丹寨縣、雷山縣2個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改寫了黔東南旅游發展史,改變了我省旅游發展布局,與黃果樹景區、遵義紅色文化景區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旅游總收入由2010年100余億元增長到2014年300余億元,增長了兩倍,文化旅游產業已成為我州支柱產業,我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勢如破竹、勢不可擋。全州共建成工業園區16個,累計完成投資300多億元,入駐園區企業900多個,全州工業增加值由2010年57余億元增加到2014年150余億元。全州有50個農業園區,其中6個躋身省級重點農業園區,農業產業由一家一戶單打獨斗轉變為集約經營、規模發展。全州共有林業園區124個,一部分鄉村集體林場實現了轉型升級,為我州現代林業發展探索出了新路。
——群眾生活水平實現大跨越。我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3164元提高到2014年6139元,增長了一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14059元提高到2014年20990元,增長了近7千元;今年上半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和14.2%,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全州小康實現程度由2010年61%提高到2014年85%。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教育均衡發展在全省前列,寄宿制學校建設成為全省典型示范,高中階段入學率由2010年的50%提高到2014年的85%。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險等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可喜目標。
尤其值得書寫一筆的是,從2012年1月12日以來,黔東南州乘著國發2號文件的“翅膀”,凱麻同城化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生態文明示范州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自治州轄區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有序推進,這些成為了當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標志。特別是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預計該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10年的271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1625億元,“十二五”期間可累計完成投資5206億元,遠遠超出3000-4000億元的規劃目標。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黔東南州上下將認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發展“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指示精神,正邁著鏗鏘的步伐,踐行李克強總理年初視察指導黔東南州的要求:“鼓起勁來在趕超中實現科學發展”,“彎下腰來堅決拔掉貧困的窮根”,“攜起手來唱響民族團結的絢歌”。
如今,美麗黔東南正踏著歡快的節拍,全力沖刺“十二五”,滿懷信心地迎接“十三五”。(周重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