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3日現身這里的李克強邊看邊與群眾打招呼,詢問市場供應、公平交易和食品安全等,100多米街市走了20多分鐘。看著燈籠、春聯和各色年貨,總理贊嘆:還是縣城年味濃啊!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圖為蒲洞村民在觀看相片。 中新社發 賀俊怡 攝

圖為蒲洞村民吳龍乾夫婦展示總理贈送的年貨。中新社發 賀俊怡 攝
中新社黎平2月15日電 題:李克強總理為貴州侗寨脫貧出招
中新社記者 張偉
如果不是總理的到來,位于貴州省黎平縣的侗族寨子蒲洞村,大約不會被人們關注,這里被群山環繞,進村只有一條2012年才開通的水泥路,在山巒間輾轉。
村支書楊昌發告訴中新社記者,蒲洞村是中國一類貧困村,貧困人口比例超過43%,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160元人民幣。
2月13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走進黎平縣大山深處的蒲洞村,侗族人家扶老攜幼競相來到村口,山谷里回蕩著問候聲和歡笑聲。
75歲的侗族老人吳開英用侗語比劃著向記者訴說著自己的喜悅,她的兒子林憲平翻譯道:“我母親說她很高興,感謝總理,因為我們這里是貧困地區,辛苦總理了!”
林憲平的家是一座已經有80多年歷史的兩層破舊老房子,家里就住著林憲平和母親吳開英兩人,林憲平把記者帶到沒有電燈的二樓,指著床上方鋪在屋頂內的塑料紙說,“這是防雨的,總理還摸過!”
總理探訪了林家的情況,臨行前還揭開糧倉看了一下存糧,林憲平將心中最期盼的“修一修房子”的心愿告訴了總理,捧著李克強總理贈送的腌魚、面條、白糖等年貨,這條侗家漢子眼圈紅了一次又一次。
貴州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切實加強扶貧開發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檔立卡、細分扶貧對象是第一步。2014年,貴州完成了9000個貧困村、278萬戶、745萬人的信息錄入工作,為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提供了準確依據。
同時,貴州通過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等“六個到村到戶”實現2014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投資37.11億元人民幣,基本建成4.29萬套生態移民住房,17.2萬移民遷出大山的任務。
離林憲平家不足百米的吳龍乾一家是李克強總理走訪的第二戶。“飯夠不夠吃?”、“家里收入怎樣?”是總理關心的問題。隨后,李克強總理走進老吳家的廚房特意打開水龍頭,用紅色的水瓢接水細細察看水質。總理叮囑:讓山區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這是政府的硬承諾,絕不能打折扣!
臘月夜晚的山區寒風刺骨,但總理的到訪讓蒲洞村處處洋溢著暖意。正如村支書楊昌發所說:“相信社會各界在交通、教育、房屋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
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貴州與全國一樣都面臨的“最后的硬骨頭”,李克強總理對當地官員叮囑說,要把蒲洞村列入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的制度安排,而關于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山區群眾喝上安全飲用水的叮囑,亦已是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據了解,2015年,貴州定下了實現減少貧困人口130萬人、新增10個縣160個鄉(鎮)減貧摘帽、50個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1個百分點的目標;同期,貴州計劃全年完成“小康水”行動計劃投資53億元人民幣,解決300萬農村人口及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