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日前,凱里市、麻江縣四支分別了一兩百年的宗族開展一次大聚會活動。這次活動,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和滄桑。




據悉,兩百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間,凱里市舟溪鎮大營盤村楊氏先祖“摟蔣高”“波蔣高”二兄弟分手。
長兄“摟蔣高”遠赴都勻、貴定等地打雇,最終落腳于麻江縣壩芒鄉灣寨村;二弟“波蔣高”遠赴劍河縣太擁鄉開荒種糧,后經營木商,發財后于清嘉慶年間遷回大營盤。
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年間,小營盤村楊氏先祖“里略燒”與堂兄“翁咪陽”分手,也遷居麻江縣壩芒鄉灣寨村,與此前遷居這里的大營盤支系匯合。自此,這兩個支系在異地他鄉共生共存,親如一家。
一兩百年來,盡管這四個支系跟隨中華民族一起滌蕩起伏,遭遇過一次次的社會動亂,承受過一次次的深重災難,甚至一些分支不得不陸續背上行囊,遠走他鄉,另謀生路,但始終,每一代先輩們都能落地生根,頑強生存,生生不息,經起了一次次戰爭、饑荒、瘟疫和自然災害的殘酷考驗,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到今天,大營盤支系已發展到第12代“昌”字輩,有140多戶,有500多人,主要分居于大營盤、舟溪鎮“甘必建”、鴨塘街道、凱里城區、雷山縣望豐鄉甘營村、三都縣巫不鄉怎雅村、榕江縣城關、貴陽市城關和新疆阿克蘇、石河子等地。
“大營盤”壩芒鄉支系已發展到第11代“光”字輩,有42戶,有150多人,主要分居于麻江縣灣寨村、甕河村和貴定縣昌明鎮桐木沖等地。
小營盤支系已發展到第7代“昌”字輩,有11戶,有60多人,主要分居于小營盤、爐山鎮偉勇村和雷山縣永樂鎮等地;“小營盤”壩芒鄉支系已發展到第7代“ 昌 ”字輩,有6戶,有30多人,主要居住于灣寨村。
目前,這四個命運相連的支系共發展有200多戶,共750多人。真是大樹參天,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長盛不衰。
這一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血脈相連的親人們用熱烈的心情、動人的歌聲、優美的舞姿、威猛的酒量,手牽著手,腳跟著腳,肩并著肩,組成一個歡樂的海洋,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妙無比、喜氣洋洋的時光。大家互相認識,增進了解,加深感情、振奮精神,并深深地緬懷先輩們那份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開疆辟土、不掘不撓、戰天斗地、建設家園的精神!(楊育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