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民族地區經濟如何做好互聯網+?農特產品怎么賣?傳統旅游如何增值升級實現產業發展?
2015年8月,西江旅游景區有一個統計,從8月1日至8月20日,西江景區的“黔珍館”等8家農特產品旗艦店入店人流量為17000人,比去年同期增長720%,銷售額達到16萬元,同比增長780%。以前,在西江景區,下單量是每3—5天1單,現在是每天2.5單,平均每單316元。
黔東南州商務局局長、州電商辦主任張文貴說:這是“互聯網+黔東南模式1.0”版本的成效凸顯。
“互聯網+黔東南模式1.0”版本的核心是“OTA+O2O+政府公信力”,其要點是依托重點景區景點,整合全州農特產品、旅游產品和民族工藝品資源,在重點景區景點建立農特產品旗艦店,通過引入政府公信力,吸引更多游客進入旗艦店,促進農特產品線上電商消費和線下實體消費的雙向市場拓展。
“這種模式目前在全省尚未發現第二家,從運營的成效來評估,我們正著手打造一個以‘旅游OTA+政府公信力+黔東南農產品O2O’為核心的‘互聯網+黔東南模式’3.0版本,這一版本在2.0版‘體驗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加入了“圈層傳媒分享”的理念,即讓全球游客在線了解黔東南,在旅游中體驗黔東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及具有政府公信溯源的農特產品,并通過社會化媒體分享和傳媒擴大影響力,促進旅游消費和農特產品消費。”張文貴介紹說,“3.0版本即將在從江首先落地實施,接下來還將在鎮遠、施秉啟動推廣運行。”
布局:七大配套體系搭建整合格局
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省政府啟動了電子商務新興產業的戰略性部署。黔東南州迅速反應、乘勢而為,以政府為主導群策群力做好頂層設計,全力打造電子商務的黔東南版,逐漸構建起一個整合各種資源、良性運作的大電商格局。
這個頂層設計就是“北斗”計劃。
“北斗”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和啟示作用,代表了一種方向。2015年是黔東南電商發展的起步之年,起步之初,“北斗”就明確了電商發展的工作思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合資源、突出特點,強力推進、協調發展。
只有政府職能轉變,才能真正推動電商發展。政府主導亮出的不僅是責任,更是干事創業的底氣,政府主導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電商后續的整體發展,就看敢不敢干。面對全國、全省的發展趨勢,遲疑一下就可能落后。在黔東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協調推進下,州電商辦多次率黔東南信息港、黔東南蒲公英傳媒、雷山西江旅游公司、凱里國際商貿城、貴州苗侗百草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主動到杭州阿里巴巴集團總部進行深度調研考察,同時,也在對自身實際多方論證的基礎上積極推出了“北斗”計劃。
“北斗”提出了一個由園區建設、人才培訓、產品體系、線上體系、線下體系、物流配送和政策保障等七大環節組成的相互關聯、互為補充的電商支撐配套體系。
推動電子商務與一、二產深度融合,加快三產轉型升級,催生新興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七大配套體系一旦運作,將會搭建一個巨大的資源整合格局,形成一、二、三產支撐電商,電商服務一、二、三產的健康循環局面。
園區建設是基礎。做電商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是商貿企業集聚,此外,還要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園區的功能就是以市場需求來配置人力物力等資源,為入駐電商企業提供物流、倉儲、培訓、金融、攝影、美工等一站式服務。可以說,有了園區就有了一個巨大的吞吐消化空間。
人才培訓是保證。黔東南蒲公英傳媒總經理范紅波說:“電子商務是一個系統工程,人的推動是電商發展的根本前提。人才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是空談”。一方面,黔東南州政府積極推動蒲公英傳媒與淘寶大學合作,成立了淘寶大學黔東南電商培訓基地,展開零基礎、視覺、美工、策劃、運營、推廣、客服等系列電子商務實操專才培訓;另一方面,依托當地的教育資源,建立從短期培訓、證書培訓到學歷教育的培訓體系,全面實施全州“百千萬”電商人才培訓計劃。
產品體系是支撐。加強農特產品供應鏈扶持,創建基于“旅游OTA+政府公信力+黔東南農產品O2O”的旅游電商新模式,將農特產品與景區旅游有機結合,實現線上線下的雙向消費。
物流配送是關鍵。利用已有設施、資源,建設和完善EMS、“四通一達”的物流快遞分揀中心,規劃建設業務覆蓋黔東南及周邊地區的現代快遞物流園,將農村電商網絡與郵政快遞網絡統一起來,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發力點在線上線下兩個體系。根據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的初步合作意向,開設淘寶特色中國黔東南館、縣級館及淘小鋪村級店,實現“一州一館、一縣一店、一村一鋪”,建成一個集聚黔東南中小企業資源,富集全州農特產品、文化旅游商品、民族工藝品、苗侗五星保健品等為一體的淘寶專賣平臺。同時爭取阿里巴巴“千縣萬村”更多農村淘寶試點項目,解決農村難買難賣問題,實現“工業品(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逐步轉變農村消費觀念,帶動農特產業逐步實現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
破局:攻其一點與遍地開花
只會布局不會破局,就會在整個競爭中出局。有破才有立。破局,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一個“干”字。“干”字當頭,“實”字托底,毋庸置疑,電商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是主流,尤其在廣大農村,電商有著拉動地方經濟的強大動力,事關當地民生。對于政府來說,只有通過肯干、實干、巧干,才能破開一條以電商為紐帶的產業發展新路。
作為全州電商發展頂層設計的主要謀劃者和“北斗”計劃的實際操盤手,黔東南州電商辦在“破局”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在線上線下兩個體系上發力,成效明顯。
將黃平縣、黎平縣納入阿里集團“千縣萬村”農村電商試點縣,阿里集團農村電商部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兩次到黔東南考察農村電子商務,已按農村淘寶2.0模式在黃平縣開展項目實施。作為黔東南州第一個農村淘寶縣,黃平縣目前已初步完成縣級服務中心裝修,并招募了第一期農村淘寶合伙人。
根據與阿里集團達成的共識,黃平縣將作為全省農村淘寶標桿縣打造。
在黎平縣,啟動了騰訊“為村”計劃。2015年8月19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在黎平縣銅關村舉辦了“騰訊為村開放平臺”發布會,標志著中國第一個村級公眾服務號正式上線。今后,村寨通知下發、投票調查、活動召集、公共事務意見交流、文化活動分享、特產推薦等工作,均可通過微信展開。目前,基于“微社區”系統建立的“銅關市集”已經上線,其中“侗鄉茶語”、“侗鄉有米”、“侗鄉布藝”等系列產品暢銷網絡,累計銷售了150萬元,創造了50萬元的利潤。
投資800萬元的貴州國農展銷中心項目落戶榕江縣,“京東幫”農村電商項目落戶丹寨縣。凱里動起來了,施秉、從江、丹寨、劍河都動起來了。
微信電商沙龍、電商論壇一時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凱里市、黃平縣、施秉縣、從江縣自發建立微信群,開展電商沙龍活動,關注人數已超過千人,每日信息量逾兩千余條。電商企業、從業者、興趣愛好者通過微信群實現在線及時交流分享,電商氛圍前濃烈。
有人這么形容黔東南的電商狀況:黔東南電“瘋”了,電“瘋”了黔東南。
既要攻其一點,也要遍地開花。
從園區建設到物流配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巨大進展。
凱里市政府籌建“黔杭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在進行時。根據協議,凱里國際商貿城二期商城B棟(約29000平方米)將用作產業園使用,目前正在進行園區布局設計,即將施工裝修。作為多功能、大容量、市場化程度高的眾創空間,目前全省僅此一家。
根據“北斗”計劃“百千萬”電商人才培訓工程,淘寶大學黔東南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已正式授牌,黔東南蒲公英傳媒有限公司已通過阿里集團考核審定為淘寶大學縣域服務商(全省兩家之一);8月份,舉辦了首期電商從業人員培訓班。9月22日,召開了有州委書記李飛躍、州長馮仕文、州四大班子領導、州直各部門參加的全州電子商務培訓視頻會,各縣市設立分會場,本次培訓會在全州實現了全覆蓋,此外,團州委在各縣市舉辦電子商務青年創業培訓班。全州各縣市已召開的動員會、專題培訓會已多達50余場,培訓人次已突破萬人。其培訓規模和力度位居全省前列。
傳統產業升級州級層面已完成了82家企業集中指導培訓,目前已有8家企業,56個品種進入西江景區O2O集中展示交易窗口,有20多家企業已拓展線上銷售。此外,各縣市已分別組織縣域傳統企業進行指導培訓,對本區域的農特旅商品進行全面的摸底,正在優選網貨,鞏固傳統消費,拓展電商消費,規模在全省前列。
推進五大旅游窗口電商平臺建設,一是豐富完善西江“OTA+O2O+政府公信力”互聯網+黔東南模式1.0版本,建立健全商品準入標準、質量監管和售后服務機制,組織各縣市推薦2—3種本地農特旅游精品進入景區O2O體驗店窗口集中展示銷售;二是在鎮遠,施秉、從江等地盡快啟動“旅游OTA+政府公信力+黔東南農產品O2O”互聯網+黔東南模式3.0版本的推廣運行。探索在游客較多的“美麗鄉村”復制推廣該模式。
8月31日,州電商辦與杭州市政府對口幫扶辦在杭州市進行洽談,明確了將黔東南電子商務作為杭州市下步對口幫扶重中之重給予傾斜支持。
9月19日,州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市對口幫扶部主任姜永柱,州商務局局長、州電商辦主任張文貴趕赴杭州,與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達成合作意向,建設凱里跨境電商O2O體驗中心。在這里,只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日本的智能馬桶蓋、澳洲的深海魚油、韓國的奇跡馬油霜、荷蘭的嬰兒奶粉等1000多種產品均可在現場下單。這些均是杭州跨境貿易產業園區的跨境商品,在進口報關、檢驗檢疫、網上銷售中都全程陽光監管,可以溯源且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時間優勢和品質優勢。預計10月10日前投入運營,將為黔東南帶來一場新的電商網絡消費革命。
“黔東南州電商實操的發展和“速成”,州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市對口幫扶部主任姜永柱功不可沒。憑著對黔東南州的感情,他毅然向杭州市委組織部申請掛職延期兩年。”張文貴感嘆道:“他是將幫扶作為事業來做的,利用自己在電商之都——杭州的資源幫助黔東南電商快速發展”。
生態:黔東南電商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黔東南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怎么走?記者認為,可持續至少包含“兩個生態”,一個是產品的生態,另一個是電商的生態。
就產品的生態來說,黔東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表達了對空氣質量的關切。習近平開玩笑說,貴州空氣質量好,將來可以制作“空氣罐頭”。黔東南給世界的一個關鍵印象是“原生態”,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呈現,都因為“原生態”而極具神秘性和可開發性。將特色種養殖與“養、游、醫、健、食、管”有機結合,勢必催生集農特產業、養生產業、旅游產業、醫藥產業、康體產業、食品產業、健康管理產業為一體的“生態”產品。根據黔東南州大健康醫藥產業專題招商推介會的統計,打造“生態”產品的投資金額達到111.3億,而僅國內來說,“生態”產品的消費空間至少是5000億,這樣來算賬,做好產品的“生態”就是打好了實體商業和電子商務的基礎。
“酒香也要勤吆喝”,好的產品要“走出去”、要“走得好”,一個重要依靠就是搶占電子商務機遇。電子商務的生態關系到整個業態的發展。
都說發展電商是“一把手工程”,黔東南州更是堅定不移地堅持推進這一“工程”。通過召開全州電子商務推進大會,在謀劃頂層設計時充分考慮電商生態的維護維持,要求各縣市、各部門一把手親自抓謀劃、抓統籌、抓推進,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電商發展。著力破解制約電商發展的“物流”、“人才”和“資金”等主要難題。
從凱里市的政策支持可以窺見黔東南電商生態的一個側面。
自黔東南州啟動電子商務“北斗”計劃以來,凱里市就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縣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頭戲來抓,制定出臺了《凱里市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凱里市物流產業整體發展規劃》、《凱里市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解決方案》、《凱里市發展電子商務推進特色優勢產品銷售實施意見》、《凱里市發展電子商務獎勵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文件來落實電商發展問題。
政策支持不能代替市場發展需求,企業才是電商發展的根本載體。結合地方消費方式、生產方式、銷售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實際,一方面,政府采取引進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以及京東、騰訊、百米等方式,打造相對成功和穩定的區域性平臺,為企業創設良好的電商環境。另一方面,也鼓勵更多的企業通過網絡達成交易,交易越多越順暢,自然會刺激更多企業的加入和自身的投入。
積極性高了,發展勢不可擋。
截止2015年7月底,黔東南州在工商備案的電商企業就達到了79家,從業人員2663人,而草根的電商經營者竟達到了2000多戶。
“紅酸湯、火鍋底料、藍莓、茶葉、灰堿粑、米花糖、手工銀飾、刺繡、蠟染等都搬上了網絡。”
“從2014年以來,我們成立了州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共組織了600余人次的電商培訓,現在我們有10家企業與京東簽訂了入駐協議,有84家企業已入駐貴州電商云,有4家企業與香港貿發局簽訂了跨境電子商務協議。”
說起黔東南的電商發展,張文貴充滿了希望。
“現在只是開始,我們是以做一個大事業的態度來搞電商。有規劃、有計劃、有組織地引領電商業態的健康發展,讓更多企業集聚起來通過電商網絡拓展市場,讓黔東南因此而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是我們今后很長的一段路。”
黔東南州已經騎在了馬背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