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記者 周燕玲)近日,一則“貴州28歲女子奔波1500公里溫州尋母”的新聞,上了各大媒體網站,也感動了無數人。
4月17日中午12點40分左右,記者見到了這對失散多年的母女,在凱里市客車站出站口,28歲的女兒楊義芝捧著一束鮮花對媽媽說:我們終于要到家了。
事件還原:奔波1500公里溫州接母
4月9日,溫州市永嘉縣一派出所民警接到當地人報警稱稱有一個流浪婦女,隨后民警將其帶回派出所,但幾經訊問無從得知婦女任何信息,且發現精神有異樣。最后婦女在一張紙上寫下“鮑學友”和幾個名字,但在戶籍系統中,“鮑學友”查無此人。
根據婦女寫的另外幾個名字,永嘉縣派出所民警最終聯系上了劍河縣的派出所,并找到鮑學友相關的家人。
“晚上十一點,我接到表哥電話,說我媽媽可能找到了”,楊義芝坦言從接到電話后,一晚上都興奮地睡不著覺。
據了解,1987年出生在劍河縣南加鎮新柳村的楊義芝,在自己8個月大時,母親便與父親離婚,由于家里還有一對雙胞胎姐姐,離異后的父親便把楊義芝拋棄在河邊,最后被他人抱養,所以從記事起從沒見過母親。而母親,由于失蹤長達20余年,戶籍資料早已被注銷。
據楊義芝的丈夫楊秀毅介紹,妻子和自己經過商量后最終決定去溫州把岳母接回家,“聽溫州那邊的民警介紹岳母患有精神病,怕接回家來照顧不好,但自己妻子卻十分思念母親,想想岳母這20多年過得也很可憐”。
4月13日,楊義芝跟丈夫踏上了去溫州的火車,14日在溫州永嘉縣康寧醫院楊義芝見到了思念23年久的母親,“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被媽媽抱,這種溫暖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回家追蹤:給母親一個******明、治病、贍養
4月17日中午,經過近20個小時的車程,楊義芝跟自己在外漂泊20余年的母親在凱里客車站下車,手捧一束鮮花的她對自己母親說到:我們要到家了!
記者看見,由于長時間乘車,楊義芝的母親看起來很疲勞。另外,記者驚訝的發現,在外失蹤了20多年的楊義芝母親說話仍是劍河口音。
“見到岳母本人時,我不敢確認,但等她一開口說話,我有90%的把握這就是妻子思念已久的人”,楊秀毅聳聳肩對記者說到。
下午2點,楊義芝和丈夫帶著母親來到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精神科檢查,原本想住院治療,但因其母親常年在外流浪,無任何******明無法入院。
無奈之下,在該院醫生建議下,其母先開藥回家吃控**病情,等******明及醫保辦理好后再入院治療。
記者從該院精神科副主任王駿處了解到,楊義芝的母親病情不是很嚴重,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控**病情和進行正常生活,但“治病容易,根治卻很難”。
隨后,記者聯系了劍河縣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并把楊義芝及其母情況告知對方,其表示愿意協助楊義芝母親辦理好相關******明。
“我就想把母親病治好,讓她好好安享晚年,家里負擔雖會加重,但我愿意這樣付出”,楊義芝對記者說。其丈夫也表示,養一個老人是養,養兩個也是養,只要妻子開心就好。
據了解,夫妻倆于2008年結婚,目前在劍河縣永興村生活,有一個7歲的可愛兒子。小日子過得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還算踏實。楊義芝的二舅告訴本網記者:“這孩子真是不容易,很孝順。一聽說找到她媽媽了,就直接跑來接她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