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貴州省氣候中心4月15日監測顯示,全省84個氣象監測站點中,有67個站出現氣象意義上的干旱,主要分布在省的中部以南地區。其中,27個站點輕旱、23個站點中旱、14個站點重旱,羅甸、榕江、從江等3個站點出現特旱。

氣象意義上的干旱等級根據“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來確定。其中,CI>-0.6為無旱,降水正;蜉^常年偏多,地表濕潤,無旱象;-1.2
據氣象部門的專家介紹,位于我國西南干旱區域的貴州,由于地處云貴高原,且省內海拔差異較大,屬于典型的山地立體氣候。全省9個市(州)87個縣(市、區、特區)中,年降雨量雖均在1200mm以上,但是由于陡坡地多、土層薄、保水能力差、有效灌溉面積比例小,加之地形地貌復雜,降雨不均勻,所以干旱極易發生。
貴州省內的干旱災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據建國以來的干旱記載,全省危害程度最大的干旱類型為夏旱,發生在每年的6-8月,占各類干旱總頻次的59.9%。其次是春旱,多發生在每年的3-4月,占各類干旱總頻次的29.7%;秋旱占所有干旱的9.9%;冬旱僅占0.5%左右。
一般而言,春、秋旱對農作物生長有一定影響,但不會造成毀滅性的災害;而夏旱則會使大面積的旱地、稻田農作物枯黃、干死,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對全省的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趙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