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弘揚傳統(tǒng)美德、普及道德規(guī)范、引領道德風尚,黔東南州以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為依托,橫連部門,縱連鄉(xiāng)村,把“道德講堂”建在基層黨員群眾“家門口”,著力構建起覆蓋全州苗鄉(xiāng)侗寨的“道德講堂”網絡平臺。
以遠教網絡為平臺,創(chuàng)“示范講堂”、“官德講堂”。全州16個縣市、凱里經濟開發(fā)區(qū)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共建立17個道德講堂標準總堂、227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講堂、534個社區(qū)講堂、1355個村級講堂。橫到機關部門,縱到鄉(xiāng)鎮(zhèn)村居,實現道德講堂進機關、進企業(yè)、進學校、進社區(qū)、進農村。錦屏縣利用遠程教育網絡資源,整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道德教育內容,構建包括官德官品教育在內的“主體材料數據庫”。丹寨縣開通以網絡為平臺的“網上道德講堂”、“QQ道德講堂”和以手機為平臺的“手機報道德講堂”,突出官德官品教育。臺江縣舉辦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參加的“苗疆講堂----身邊人講身邊事”報告會,強化領導干部官德官品教育。凱里市與凱里101地質隊、凱里市紅晨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yè)聯(lián)合舉辦“頌中華美德”道德講堂總堂活動,穿插以表現道德為主題的民族文藝節(jié)目,增強講堂的活力和黨員干部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以鄉(xiāng)土題材為內容,創(chuàng)“黨員講堂”、“身邊講堂”。黔東南州“道德講堂”根據不同部門不同行業(yè)的特點和需求,圍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道德講堂”創(chuàng)建成為名副其實的“黨員講堂”、“身邊講堂”。三穗縣在電視臺專欄邀請本縣“身邊好人”吳緒剛、“孝老愛親好人”姚水竹等8名道德模范、先進人物到節(jié)目做宣講員,現身說法。榕江縣將殘疾擺渡老人梁運全50年來救起22名落水者的義舉,感動南網人物----月亮山的“貨郎電工王炳益”,朗洞鎮(zhèn)宰岑村殘疾退休村醫(yī)龍河作回報貧困山村等身邊道德模范人物為鮮活教材。岑鞏縣邀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黃麗蓉講自己的先進事跡,把《道德經》引入課堂。鎮(zhèn)遠縣將“名城講堂”與“道德講堂”整合,從各行各業(yè)中挑選聘兼職宣講員,宣講員們根據聽眾需求制定宣講方案,每次選擇2至3個主題進行備課,做到按需“點單”和“配菜”,還充分利用順口溜、民謠、諺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他們獨到的見解圍繞“黨的政策理論、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主題開展宣講,以獨特的身份和各自的人生經歷講述身邊人和事,以鮮活的事例感染黨員干部群眾。
以民族文化為特色,創(chuàng)“民族講堂”、“多語講堂”。結合民族地區(qū)實際,突出民族語言、民族禮儀、民族歌曲、民族經典、民族模范等特色,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利用報刊雜志宣傳、廣播電視傳播、互聯(lián)網絡傳輸、遠教課件傳送等載體,把多民族語種貫穿講堂全過程。黃平縣創(chuàng)設苗亻革“雙語”道德大講堂,丹寨縣將宣講內容編排成花燈、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式,黎平縣印制“漢侗”學習宣傳手冊2.2萬冊。從江縣印制下發(fā)通俗易懂的苗瑤民族語言學習讀本和學習光碟,各鄉(xiāng)鎮(zhèn)、部門充分利用苗侗民族歌舞開展活動宣講和傳唱,創(chuàng)新組建21個巡回宣講組開展宣講,宣傳46場。天柱縣結合本土北侗文化,舉辦第二屆“最美天柱人”評選活動,在三星巖文化苑開設“道德講堂”,舉辦“身邊人講身邊事”學習報告會,促進黨員干部在踐行真善美中走前列。
截至目前,黔東南州依托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共開設道德講堂2133個,開展活動9172次。通過開設道德講堂,進一步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道德修養(yǎng)。(龍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